學、論、練三環九步語文教學法(三環包括學習,討論,練習三個環節。九步包括自己學習,互相學習,課堂學習,討論,辯論,結論,課堂練習,作業練習,課后練習九個步驟)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自由民主式的教學關系為基礎,量力而行,各取所需。以學生自悟、合作、辯論為主線,充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通過教學諸多因素的優化組合,促進學生綜合知識的全面提高。以多樣化的鞏固練習為主軸,使學生學習知識得到無限的延伸與拓展。
自己學習:自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這種能力和精神的最好體裁。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自學,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增強,從而由“學會”變為“會學”;教師在課堂上減少講課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熟悉、了解、鉆研學習內容,教師僅在適當的時間給學生提供幫助,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容易得到發揮。學生在課前按照導讀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清個人思路。哪些是課文的重點、難點,哪些問題自己已經懂得,哪些問題還不懂,學生在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自學。智商高的學生可以對要學習的問題自己先做出答案,待課堂上和老師的答案進行對照。閱讀資料方便的同學可參考資料找出答案,還可以在姐兄父母的幫助下完成所不懂的問題,在自學方面,學生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多學、少學,學深、學淺自己掌握。
互相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相學習,學生與學生的互相學習。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問題與收獲和老師交流,和同學交流,把一件雙方都感覺很困難的事變成了可能,這種共同探討的氛圍給互相學習留下了巨大的討論空間。教師向學生學習,是在學生面前表明自己的一種生活態度;是在學生面前展示各種學知識的技能和方法;是一種有效地和學生交流的方法。不但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和藹可親,更讓學生感到教師是與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同舟共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可以激活一切讓學生開口說話的因素,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檢查修正,彌補自己的不足。
課堂學習:《新課程標準》里講,要增加課堂教學組織學生講演、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像的活動成分。課中增加活動成分,目的在于弘揚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以主人身份參與到課堂生活中來。
語文課的課堂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去感受、體會。設置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從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體驗。游戲娛樂、表演欣賞、行為操練、動手制作都會使學生卷入到一個真實的問題情景中去,這就有利于進行探究學習。
討論: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談出自己的看法、認識,并不僅僅在于討論是否達成共識,抑或達成率的高低,更應看中的是激活師生的思維。在討論過程中,師生、生生共同參與討論,人人都有得有失。在聽他人發言時,自己的思維常常被打亂,需要時時思考他人的觀點,評價自己的想法。
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堂氣氛很活躍,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結論: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討論,直至“結論”的形成,師生、生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中。結論的形成應該是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
課堂練習:在課堂練習時,要增加組織學生講演、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像的活動成分,讓學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到課堂生活中來。
作業練習:作業練習是學生對當天學習知識的重溫,是學生掌握知識給老師反饋的一種途徑,是學生掌握知識正確與錯誤的判斷與評價。平時閱讀學生作業時,總會碰撞學生智慧的閃光點。他們有時會說出我們意想不到的充滿哲理的話語。所以,語文作業要給學生講出話語的機會,為他們講出哲理的話語提供條件。
課后練習:學生學習不應局限于學校,甚至是課堂這塊小天地,而應把作業向課外的廣闊天地延伸。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社會小調查,參觀訪問,活動小探究。閱讀課外讀物,從中受到啟發是課外作業,看電影、電視從中得到教育也是課外作業:幫助父母參加勞動使自己得到鍛煉是課外作業,為父母打掃房子、洗碗、疊被子同樣是課外作業;聽奶奶講那小小的故事,姐妹吵嘴后的反思一樣是課后作業。可后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學習的知識面,讓學生親自體驗社會生活,提高面對生活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學、論、練”教學法,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是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的指導下,通過大力采用“學、論、練”教學法,作為小學語文課一定會以嶄新的形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宏偉事業中,更好地發揮其核心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西安長安區炮里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