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很多老師把“叫家長”當成管理學生的武器,致使家長不愿意面對老師,造成家長和老師溝通難的尷尬局面。我認為,老師要想正確使用這個武器,必須使“叫家長”的原因多樣化,與家長交談時要尊重家長,以誠相待,還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
關鍵詞:叫家長 藝術 溝通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許多的問題學生。這些學生學習差,紀律差,并且還“屢教不改”。這時,許多老師慣用的妙招就是“叫家長”,并且老師還把這當成一種懲罰學生的措施,以至于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叫家長”是一件丟人的事,家長不愿意見老師,于是就出現了家長和老師溝通難的問題。要想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實現老師和家長有效的溝通,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講究一下“叫家長”的藝術了。我覺得,要想使“叫家長”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使“叫家長”的原因多樣化
在以往的工作經驗中,我認為只有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才叫家長來學校,然后和家長共同商討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雖然有時能使學生有點進步,但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總認為,只要老師讓叫家長了,那肯定是犯錯了,家長又該來學校丟人了,長此以往,學生不愿意叫家長,家長也不愿意來學校,致使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出現障礙。后來我才慢慢意識到,學生犯錯了要叫家長,學生進步了也可以叫家長,告訴家長他的孩子在學校取得了哪些成績,在哪方面表現好,在哪方面有特長等等,幫助家長樹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家長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才會以誠懇合作的態度,來乞求老師一起教育好他的孩子。
二、尊重家長,以誠相待,使“叫家長”有效化
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是和學生家長交流溝通的前提。我認為,老師與家長談話時,要尊重家長,面帶微笑,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場吸引磁鐵一樣讓人無法拒絕。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另外,老師還要誠懇地傾聽家長的意見。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滿腹牢騷、怨氣沖天,甚至最不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同情心的善于傾聽的老師面前,常會被“軟化”的通情達理。耐心的聽家長傾訴,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間或插以“是”“對”這樣的短語呼應,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有助于我們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從而找到一個有效的教育學生的方法。
三、講究語言技巧,使“叫家長”藝術化
1.要先報喜后報憂,在與家長的交談時可以先談談孩子的優點。當家長聽到孩子的優點時,往往會消除與老師的隔閡,打開話匣子,愿意更多地與班主任交談。班主任也就能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并且適時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家長也就能更理性地接受老師反映的問題,也會更有信心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2.不要說過分的話。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師能教育好他的孩子,同時老師教育學生也是應盡的職責。但有些老師面對頭疼的學生,喜歡說一些過火的、太絕對的話,如:你的孩子在班里是違紀大王。我們班這么多學生,就數你孩子最糟糕。你給孩子轉校、轉班,反正我是不要了。見過調皮搗蛋的學生都沒見過你孩子這樣的。把學生說得一無是處,本身就是班主任對自己的能力的否定,要求學生轉班、轉校,更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老師找家長是希望與家長一起共同尋找幫助孩子的方法,所以我們不能一味責怪家長,更不應該推卸責任,而應該冷靜地與家長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對,萬一這個學生長大了有了出息,這豈不是對班主任的有力的諷刺?
3.語氣要委婉。老師面對家長,不能居高臨下,我們不要使用“你應該”或“你必須”這樣命令性的字眼,而應該說“我認為”或“你認為怎樣”這些婉轉、協商性質的詞語,這樣,家長更樂意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當然也不能過于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也應該十分肯定,讓家長相信你的意見是不容置疑的。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正確使用“叫家長”這個教育方式,改變學生和家長對它的看法,讓老師和家長建立教育同盟,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材的重任。
作者單位:河南省長垣縣魏莊鎮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