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化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素質化的前提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航標和目的地,教學目標要正確、全面、具體、適當。即根據《大綱》要求識記、理解、掌握、運用四個層次要分明。正確傳授基礎知識和進行基本技能訓練,體現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智力,要結合實際進行思想教育,要避免一般化、抽象化,從而對教學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所以教學目標的確定顯得尤為重要。在優化目標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按照大綱要求確定目標。《大綱》是根據教育方針和教學計劃制定的,它與素質教育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學好大綱,領會其實質,從而正確地確定教學目標。二是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目標。教材不同,學生認識特點和知識基礎不同,教學目標設計就不同,所謂因材施教,因人而宜,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從教材和學生的兩個實際出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根據教材中心內容和知識特點確定目標。要求教師依據中心內容,找出因果聯系,突出重點難點,不能千篇一律。
二、優化教學內容是實施課堂教學素質化的先決條件
教學內容是傳授知識的主體,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載體,學生素質的提高和發展依賴于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的好壞,同樣取決于有效的知識量。要使教學內容優化,并為提高學生素質服務,需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分析好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聯系。明確某一知識需要以哪些知識為基礎,又將為哪些知識作鋪墊,分清教材內容的地位,突出重點教學內容,分類對待。二是處理好內容的難易梯度,要將知識講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大的發展機會,注重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學會“爬坡”,讓學生“墊起腳尖摘桃子”,使他們在鍛煉中得到思維的發展。三是處理好教材與教學內容的關系。應樹立教學遠大于教材內容的觀念,教師應努力拓寬課堂教學內容,做到教學服務于學生,內容選擇充分適應學生的實際。
三、優化教法設計是實施課堂教學素質化的關鍵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學生共同活動的方式、方法的總和。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基礎選擇教法。對各年齡段學生應注意方法的靈活性,注意情感交流,不能搞填鴨式的“滿堂灌”“一刀切”等做法。2.運用各種新穎的信息,刺激、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智力發展和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先進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信息動態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不但教師可操作,而且應該提倡讓學生動手操作。3.要創設生動活潑、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
四、優化學法指導是實施課堂教學素質化的重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良好的學習方法將為學生探索更多的新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有利于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心理素質。一是培養濃厚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任教師,學生只有產生了對學科學習的興趣,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教師首先熱愛自己的所任學科,并通過豐富的知識,靈活的方法,新穎的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誘導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變“要我說”為“我要說”。二是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就是說一個好教師不單傳授知識,應該在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動腦筋。變學生“學會”為“會學”,變“苦學”為“樂學”。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學思考,大膽質疑,獨立完成作業,自覺檢驗,書寫規范的良好習慣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意識,發揮習慣、態度、意志、情緒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活動的推動、維護和調節作用。
五、優化課堂反饋是實施課堂教學素質化的保證
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反饋,用教師靈活的教育機智、良好的觀察、準確的判斷,對學生的積極性、知識技能發展等方面,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予以肯定、鼓勵。對學生暴露出來知識、情緒上的缺失予以及時補償,課堂教學中要十分關注學生注意力的狀態,因為注意力好課堂效果就好,教師要適時調整。同時通過思維反饋幫助學生善于尋找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從全新的角度認識客體的能力、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
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辛農場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