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人類發展的根本動力。為國家創造新型人才,是每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為了完成這一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
一、創設情境,誘導創新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語言,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边@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全班學生都能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下積極思維。
1.創設自主氛圍
以往,教師為了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竟以壓服學生的態度,來組織教學,完成教學任務。殊不知,這種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思想情緒。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怎么能產生學習的動力,又何談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呢?只有在課堂上,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才能覺得輕松、愉快,并能主動獵取新知識和新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機會,多一些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自由表現的機會,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創新的學習環境。為此,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我遵循了“兩多”“兩讓”“兩參與”的原則,進行了大膽嘗試。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在精讀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幾項:(1)分角色表演:要求熟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結伴,自加動作;(2)畫人物表情:要求找出書中描寫人物神態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怎么畫;(3)說人物特征:要求說出自己為什么這樣畫;(4)寫人物性格:要求用恰當的詞形容人物性格,學生自由到黑板寫,然后大家評價;(5)辯論:分正方、反方,分別說出喜歡誰,為什么喜歡。這樣通過系列的活動,做到了學生活動時間多;參與活動人數多;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說;學生能做的讓學生做;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思路中,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創造了有利空間。
2.創設問題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內容,設置了問題情境,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誘導創新。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最后一個環節時,我說:“如果你是鐵罐,聽到大家的勸告你會怎么想?如果回到從前,你會怎樣與陶罐相處?”由此,開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有的說:“聽了大家的一番話,我真是追悔莫及,誰都有長處和不足,我怎么能不知天高地厚來奚落人家呢?”還有的說:“今后,我一定要和陶罐和睦相處,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主動學習對方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睂W生想象力可以說太豐富了,其實想象就是一種創新的體現。
二、動手操作,激發創新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這不僅能讓學生直接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教學《暮江吟》一課時,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把古詩改成散文,然后,我配樂朗誦,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欣賞朗讀后,我沒有讓學生立即睜開眼睛,而是靜靜地想2分鐘,然后互相交流看到的景色。交流后,我鼓勵學生說:“這么秀麗而迷人的景色,我們怎樣讓它永久地留在記憶中呢?”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舉手說:“咱們到圖書館查一查古詩大全,興許有這幅插圖?!庇械恼f:“還不如,用我們自己的手把它畫下來?!边@時我抓住這一點動機進一步誘導:“你們試一試怎么樣?”學生立即動手畫,不到十幾分鐘,有的同學就勾勒出來了,畫得真是栩栩如生。畫好后,我把學生的作品都貼在了黑板上,供大家欣賞。自主活動使學生個個情緒高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從而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愉悅。
三、引導探究,發展創新
任何知識的構成都遵循著一定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一旦被人們發現,就會成為一種發明創造的動力。由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探究規律。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有一位學生說:“能通過一條小船的洞怎么能說成是‘孔隙’呢?我抓住這個疑問,引導學生去探究?!蔽覇l學生說:“說‘孔隙’它是和誰之間的對比之下說的呢?大家看課文,這洞有多大,再和‘孔隙’比較覺得怎么樣?”于是,有的同學說:“我仿佛到了人民大會堂,聚集成一千或八百人都不覺得擁擠。在這句描寫中,我知道外洞是非常大的。”有的同學則說:“課文中有‘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間房子那么大’等詞語,這說明內洞比外洞大?!庇谑?,我又做了肯定說:“請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說在這樣的大洞里,再比比外洞到內洞的通道,會給你留下怎樣感受呢?這時,學生紛紛舉手,問題解決了。這一過程,教師不是把現成的規律傳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讀想、分析、比較等各種方法,去親自找,發現規律。這種引導發現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獨創精神,而且發展了學生思維?!?/p>
教學實踐證明:我們的教學無非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一種精神。如果我們能夠牢固確定一種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教學觀念,時時處處注意培養學生的積極創新意識,那么,我們的學生必將會勇敢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教育文化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