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是指那些平時怠于學習、喜歡調皮搗蛋,而具有一定發展潛能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評價中要考慮學生特點,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評價方法。合理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上進,調節學生行為,指出學生努力的方向;不合理的評價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甚至會妨礙學生潛能的發揮。然而在實際的教育中,很多教師對學困生的評價存在定性心理,產生厭惡性和懲罰心理,致使評價成了學困生轉化的障礙。如何挖掘學困生潛力?筆者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作了以下探討和實踐。
一、給學困生創造得到肯定的機會,及時發現和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
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承認,學困生尤其需要。因此,教師千萬不能讓學生給自己定型為學困生,教師要找到適當的方法,如老師的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點頭,一次親切的撫摸,都是他們極大的動力。有一次班會上,我讓每個人找一找自己的優點,一般的學生總能說上一兩條。可平時搗蛋不愛做作業的王冕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沒有一點優點,我要他再想想,每個人都會有優點的,最后他說幫別人倒垃圾算不算優點,我馬上肯定,那還是個了不起的優點,關心班級,助人為樂。然后我讓大家幫他找優點,大家說出了許多:愛打掃衛生,不欺負小學生,對人有禮貌……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我馬上給予肯定、表揚,并委婉地指出他的缺點說:“如果你能按時完成作業那就更好了。”
此后,那一段時間他情緒特別好,上課積極舉手發言,作業也能按時完成,學習積極性高,進步快。
二、確定合理的評價目標,讓學困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由于學困生自生的特殊性,與優秀學生相比較,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是不多的,這就需要老師針對學困生的特點提供他們成功的機會。評價他們最好不要進行橫向比而要進行縱向比,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再說,我們的社會也不需要每個學生都成為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實際上,國家需要我們培養的學生大多數將來成為高素質的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勞動者。這樣,我們就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特長,不要逼著每一個學生都去進行高難度訓練,而要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通過不同的途徑,掌握盡可能多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班上,我根據學困生的特長,鼓勵他們參加發揮自己特長的校本課程。在作業上,針對學生不同的水平,我經常布置不同的作業,對學困生降低作業要求,如優秀學生的作文要求生動、形象才能記優,而學困生的作文只要求句子通順,意思表達完整就可記優。在考試方面,只要他們有進步,就可以打優,甚至還可以允許他們重考,再記分,讓他們也感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盡可能讓他們嘗到“甜”頭。
三、慎重使用否定評價,以免挫傷學困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消極情緒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真誠的信任、尊重和幫助,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心。臺灣著名的教育家高存棟說:“愛是老師的天職”,也只有愛心能使學生樂意向老師打開心扉,接受教育,愉快地改正自己的缺點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千萬不能簡單地冠以“你不行”“你真蠢”之類的評價。在與學生的交談中,要注意語言的藝術,循循誘導,注意抓住主要矛盾,發現“閃光點”。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我經常遇到家長抱怨:孩子太調皮、好吃懶做,批評他還不服氣,只有老師的話還聽,你得多批評他。其實,近兩年,我力求在批評學生的同時表揚學生,這樣做絕不是怕學生不高興,怕學生不接受批評,而是覺得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實際。
總之,教育學生是一種永恒的藝術,只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用真誠的愛心,用合適的評價方法評價學困生,做擦亮石子的人。使學困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他們的潛力就能得以挖掘,就能煥發耀眼的光芒,使他們在坦誠、關愛、相互尊重的評價氛圍中,樂于接受評價,樂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獲得快樂、自信、成功,并在這種快樂、自信、成功中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