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動力。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教材內容,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河邊去考察水質,觀察河里生物的種類、形態、生活習性、運動方式等;到山坡上去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形態構造和生長環境,并適當采集制成植物標本等。既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得知識,又培養了他們觀察自然事物和現象的能力。
二、改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主動性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學生能夠根據學習要求,在意志上加以努力,以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為目標。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利用科學活動的豐富性與可操作性,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
三、通過動手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組織學生動手實驗更能提高學習興趣。科學教學中,安排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到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學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教學,使學生在玩中即能增長知識,又能增強語言表達、觀察、記憶、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學“二氧化碳”這一節課時,我讓學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蠟燭放在大燒杯里點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著大燒杯壁倒下去,結果越低的蠟燭越先熄
滅,這樣,學生在快樂的實驗中就理解了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及可用來滅火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吸引學生的眼球,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可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有形的畫面,更準確快速形象地傳遞教學信息,使教學變得更生動、更直觀,學生容易理解掌握,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科學課的內容包羅萬象。只要教師善于組織這些內容,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手段,就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后,不斷引導學生把這種興趣發展成為愛好自然科學的習慣,進而成為學生的志向。
作者單位:山東滕州市張汪鎮皇殿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