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藝術教育應成為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
從發展趨勢來看,目前的幼兒藝術教育,在力求發展成為一種雙向平衡的實踐和理論體系。它既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強調幼兒自發的藝術傾向,又強調外部環境對調動發展幼兒藝術能力的作用;既強調幼
兒個人經驗,又強調人類藝術遺產對幼兒審美和創造的催化作用。
因此,更新觀念,重視發展幼兒舞蹈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系統化的舞蹈教學勢在必行,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心幼兒舞蹈教育,使幼兒舞蹈能夠不斷繁榮發展。
二、創設環境,引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近幾年來,筆者摸索著進行舞蹈教學,發現要想使幼兒盡快地進入角色,就要從
幼兒的興趣入手。首先,讓幼兒觀看各種風格及形式的舞蹈。筆者為此收集了許多風格及模式的幼兒舞蹈節目,在幼兒進行活動區活動時,便在音樂區中用電視播出,這樣就吸引了許多幼兒前來觀看。有時,孩子們看到興奮時還跟著一起手舞足蹈著,盡管動作不標準,不正確,但這已經是興趣的開始了。接下來,筆者用照相機捕捉著他們的舞姿,沖洗出照片后掛在墻上,孩子們又一次地爭先恐后觀看。從此,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在電視機前模仿著節目中的動作。在閑暇之時,還可以看見他們在互相交流,互相比賽誰學的動作多呢。
三、幼兒舞蹈教育的誤區
過分重視舞臺演出及舞蹈比賽,追求難度、時尚感及成人觀眾迎合度;過分要求舞蹈編排中的難度動作;重視舞臺表演訓練而不重視舞蹈的基礎訓練;
為了避免誤區,需注意的關鍵問題如下:
選擇引人入勝的教材,激發孩子學習舞蹈的積極性:1.音樂是舞蹈的靈魂。2.舞蹈的內容應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3.舞蹈的動作應是幼兒容易模仿的,強度不大,而且充滿趣味性;也應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由淺入深的安排舞蹈動作,從律動開始,通過簡單的基訓,舞步、舞蹈游戲、小組合直至完整的舞蹈小品。
4歲——律動為主,簡單的舞步、舞蹈游戲和簡單的基訓為輔。
5歲——舞步可多一些,增加一些訓練的運動量,舞蹈游戲與小品相結合。
6歲——地面訓練、步伐組合和表演性小舞蹈。
四、采用正確的教授方式及步驟,增進舞蹈訓練的效果
1.教學中應抓住舞蹈關鍵特征。
2.準確的動作示范。
3.選擇有效的訓練步驟。
節奏訓練:2~3歲——律動小曲進行單一的拍手,踏步。
5歲后——訓練幼兒自動在一個音樂節奏上,隨音樂旋律變化而改變節奏。
基本訓練:基本控制訓練;動作訓練:上肢→腳→手腳配合。
感情訓練:眼睛,要能夠隨著動作所指而移動,能在空間利用假設目標而轉動。
教師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與引導。孩子有了一定的表達情感的基礎,我在教舞
蹈時總是要把動作和表情統一起來,避免把動作與表情分開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都應有其相符合的情緒。舞蹈前我首先要給孩子講述舞蹈的情感基調,這樣都便于孩子理解。如:表演抒情舞蹈時,要求孩子動作連貫、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歡快舞蹈時,要求孩子表現出喜悅的心情,動作幅度大一點,眼睛亮起來。有些舞蹈在表演時,情緒是變化起伏的,我引導孩子根據情節變化用相應的情感去表達。
真正學習舞蹈的最佳年齡是5周歲~6周歲。這個時期的幼兒,大腦能夠獨立思考問題,而且節奏理解會明顯一些。對于舞蹈的表演會很充分。如果2~3歲的幼兒學習舞蹈,只是鍛煉對音樂的反映,四肢的協調。4歲,才會有方位的認知,而且有時候也不是很明顯。比如說,左右,前后,站,坐,趴,躺,很多幼兒不能夠分的太清楚。
學舞蹈從小學起固然是對的,但是想進行專業的訓練,還不能太小。所以,家長一定要知道,不是年齡越小就越好。太小的幼兒,對于舞蹈是沒有理解的,而且,他們的精神注意力只在10~15分鐘。超出這個范圍,他們就會覺得厭倦,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大腦只會對一件事物集中較短的時間,如果過了這個時間,他就會瞌睡,多動,煩躁等等。
在這里說了這么多,希望正在學習舞蹈或是打算學習舞蹈的幼兒家長能夠更了解舞蹈。能夠在舞蹈當中體會到美與甜!
作者單位:吉林省洮南市曉曦舞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