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豐富寫作形式
(一)在選文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及時指導寫作
在進行選文教學時,盡量依據文本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并且利用一切契機適時訓練學生嘗試寫作,字數不宜多,每堂課最少在50字以上,長期堅持就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也會提高選文教學的效率。
(二)根據所學選文內容布置練筆,延伸作文教學
在進行課堂作文教學的同時,以每周一篇練筆的形式有效補充寫作訓練。我在教學實踐中,每周根據所學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布置一篇600字左右的習作,這樣一學期就能補充18次以上的作文訓練,數量相當可觀,而且相比之下效果要優于課堂作文教學。
二、靈活創新作文題材,提高寫作興趣
作文材料的來源,不外乎兩個方面:書本和生活。在這兩個領域,我們可以創新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現以北師大初中語文教材為例談談我在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一)駐足課本,點燃創作火花
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大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獨特的寫作技巧、流暢的語言風格于一體的優秀之作,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規范而優美的語言材料,是學生寫作的最好范例,因此,利用教材,向文索題,既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使讀寫結合,又可走出課本,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糾正學生作文舍近求遠、空洞無物、無從下手的弊病,無疑是作文命題的一種好途徑。
1.同題作文,激發靈感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材料,都可以引入學生的作文,化為表情達意的載體。對于選文的閱讀,會觸發學生的思緒,牽動學生的情愫,使他們也留心起生活中類似的經歷、相同的情感。布置和教材同題的作文,是一種很好的寫作形式。
2.改寫選文,相得益彰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也可以進行改寫為我們豐富題材所用。如學習了楚楚的《草原散章》,結合當時的流行歌曲,我給學生布置了題為《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的作文對原文進行改寫,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寫作興趣,創作出了很多優秀作品,并且表現形式上,一些學生也模仿文章運用了小標題的形式,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二)關注生活,自由放飛思想
語文學科的知識源自生活,正所謂“語文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語文的內涵”,這就告訴我們文章質量取決于學生作文基礎、個人閱歷、情感體驗、道德素質等方面,但這一切都離不開源頭活水——生活積累,厚積才能薄發,眼高當可手高。
1.模擬生活,抒寫性靈
生活是情感之源,而作文則是情感之流。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也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葉圣陶先生說:“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生活積累”,學生自己的故事和心路歷程是應該高度重視的素材來源。引導學生記述自己的行動軌跡,以自己的所作所為作為材料作文,這樣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2.擴大視野,彰顯個性
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遠不滿足于在學校這個象牙塔中感受生活,環顧四周,身外是撲面而來的現代化生活的熱浪,電視劇、電影、網絡,它們傳遞的人、事、物、理,最容易烙入中學生的記憶,這類現代媒體對中學生有巨大的魔力。動漫,游戲,籃球,明星,足球,八卦,流行音樂,電影,無一不可以被我們拿來當作寫作題材,身外的大千世界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渠道,既能豐富積累,又能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
綜上所述,借助以上方法,我在寫作中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放飛心靈,大膽抒寫,自由表達,學生也漸漸發現,生活中原來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抒寫,他們懂得了如何體驗生活,擁有感性的心靈,他們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也日漸提高。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