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喜歡把作文教學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的尷尬,統統歸罪于應試,直接把矛頭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種誤區,我們不能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而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快樂作文的理念,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做深入細致的反思。
一、自主是快樂作文的第一步
寫作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從作文中體會到樂趣與快感。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沖動不是恒定不變的,有些東西稍縱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么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
自主探究和發現要比被動接受快樂。寫作的規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師的灌輸得到。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學習就是依靠發現,要求學生利用教師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探索和發現事物,而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
二、激情是快樂作文的助燃劑
學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對生活的激情。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徹底打消他們為考試而寫作的思想,要讓他們明確寫作是現代生活的需要。美國學者認為:“寫作技能是未來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能。”再說,我們的作文教學目的,也不是為了培養少數的幾個作家,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所需要的并非創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造能力。葉圣陶也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認識文字,練習寫作,并不是為著給自己一個“讀書人”或者“文學家”的頭銜,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十幾歲的孩子對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來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那么作文的快樂是可以想見的。
三、分享成功是快樂作文的最大奧秘
建立一套多元評價標準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正視學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異,全班自始至終一個尺度無疑是違背教學規律和教育科學的。對學生作文的起始狀態教師要進行摸排、定位、建立檔案。作文評價要重過程,看發展,不搞一刀切。在評價機制上,教師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發揚民主,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要平等對話,沒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一些比較差勁作文,教師要寬容,要盡量去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因為我們的理念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成功。
快樂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樂,這是廣大師生的永遠追求。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線教師應盡快更新觀念,勇于創新,努力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轉變態度,培養習慣,視作文為樂事。惟有如此,才會有新鮮活潑、個性突出、思想豐富的作文涌現,教師的快樂也莫過于此吧。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