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堂要求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筆者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的認識以及課堂教學中怎樣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論點淺談幾點經驗與體會。
關鍵詞:課堂教學 體現 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實施,在新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新課程更加重視發揮知識形成過程的價值,鼓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探索過程中,體會到知識產生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發現的樂趣,新課堂要求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
一、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的認識。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要達此境界,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應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尤其是把學生的數學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以此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己的舞臺。教師及所備的教案,選擇的教學方法,都應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學生應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教師則起著主導作用。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發現新知識。如在教學直角三角形時,我們可以引入課堂的是桌子、黑板等現實物件,讓學生了解直角三角形與其他兩個角的關系等問題,這樣學生主動性就被調動起來,從而使其進入課堂教學的
角色。
二、課堂教學中怎樣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是學習的主體,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但這并非就是說教師無足輕重、可有可無。事實上,教師是全部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的關鍵。在新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1.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因此備課不能單純以教材知識為對象,而是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和能力水平,精心設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實行滿堂灌,不顧及學生的自身體驗,忽視學生主動探索的感受,而是要根據不同的知識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自主操作。
2.引導學生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自己處于課堂教學主體地位認識并不深,習慣上依然依賴于教師。因此,要引導學生去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使他們了解老師是幫助、引導、糾正他們形成新知識的合作者。
3.調動學生新課堂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教學中要做到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必須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進:(1)課堂時間應由教師主要使用變為學生主要使用,學生只有在擁有了充分的時間后,才可能充分思考、探索、討論,從而形成新知識,解決新問題。(2)變一言堂為多言堂,改變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成為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教學的過程,成為師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3)變陳述式教學為論述式教學。陳述性教學雖然能直觀、簡潔、快速的向學生傳輸知識,但無法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體現不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而論述式教學則是在抓住知識重點、難點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索,師生共同論述,形成新知識,這樣既能使師生雙方都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又能拓寬所學知識,開闊學生視野,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
4.在新課堂中,要允許學生質疑。甚至鼓勵學生敢于“異想天開”。教師不僅不能求全責備,還應鼓勵學生敢于突破陳規,擺脫原有知識范圍和思維定勢的禁錮,把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信息進行重組,從而產生創造性的新發現,新設想,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新課程改革和目標是圍繞人的培養目標來設計和確定的。“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成為現代教育理念,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進入新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柘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