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數學知識技能的生活化
數學知識技能訓練“生活化”要求訓練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應盡可能來自生活。如在學習到負數時,可列舉天文學家、航天航空學、心理學、娛樂業等來說明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這些例子可把負數表現得活靈活現。再如足球賽制、密碼、事故分析、地膜育秧、逐步逼近等等有關數學問題,總能讓學生去調查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積極性。此時,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成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創設了一個較好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生活化
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盡量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性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這樣教學使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持,具體的經驗也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探索和應用數學的創新意識,教材中大量的情景教學圖為學生學習探索創設了良好的條件。
三、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數學問題“生活化”是指把應用題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數量關系,理解了的數量關系再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中,我把書上的例題改為和學生生活接近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出了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學習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了技能,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就經常提出一些和數學知識有聯系的問題。
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河北省冀州市冀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