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學習逐漸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一條途徑,我們應該把它引進到語文教學中來,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教學中合理運用網絡資源,促進語文課堂學習,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閱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網絡資源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也要求我們在查閱的過程中,應注意篩選,將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文語文教學 網絡資源 開發利用
網絡以其便捷性、交互性、超時空性及資源的共享分配方式,贏得了現代人的青睞。它給語文學科帶來的影響和沖擊也是極其顯著的,網絡資源在教學中廣泛運用,使語文教師日益重視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以求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然而網絡資源是極其豐富的,如何將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一、引進網絡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多姿多彩的語文課程資源所構成的學習空間,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增強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盡量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領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網絡技術應用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校教學的影響變得日益突出,網絡學習也逐漸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應該把網絡引進到語文教學中來,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閱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網絡能夠為語文教學提供巨大的、近乎專業性的資料庫,對于語文的課內、課外閱讀和寫作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由發展。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究、合作,學會搜集、整理和運用信息,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在教《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在網上查閱有關頤和園的傳說、故事、歷史以及相關的鑒賞文章,學生從網絡中獲得了大量有關頤和園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深層次地解讀了文本。這樣做使課程教學本身有了新意,富有了思維含量,網絡資源也達到了帶動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目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網絡教學以它的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利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嘗試學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素質和創新素質,豐富學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
二、運用網絡資源,促進語文課堂學習
網絡進校園、進教室,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作為語文教師,應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同時還應與時俱進,學會運用新資源,為我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人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語文教學不但是認識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低、中段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可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在講授巴金的《鳥的天堂》這篇文章時,便可以這樣設計導語,營造情感氛圍,激發興趣:
(多媒體顯示有關榕樹的圖片)俗話說“獨木難成林”,榕樹卻是獨木成林。榕樹不斷在枝干上長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長成樹。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見到了一棵有幾百年歷史的大榕樹,榕樹的葉子很茂密,很多小鳥在這里住下來了,這里也就成了鳥的天堂。(顯示有關《鳥的天堂》的多媒體資料)課文中所說的“鳥的天堂”在廣東省新會,那里有一顆近四百年的榕樹,枝葉覆蓋面積有1萬多平方米,常年棲息著千萬只鳥,以白鷺為主。1933年,巴金爺爺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這里,寫下了這篇散文,“鳥的天堂”因此得名。
這樣導入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增加感染力,收到良好的效果,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課文的好奇心,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基礎。
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單靠教師的一張嘴,可能顯得力不從心,多媒體技術顯示了它的優勢。利用其聲像結合的整體特點,營造一種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情景之中,讓學生進入特定的學習氛圍中,從而增強語
文課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通過音樂來渲染情境,通過畫面來顯示情境,通過文字來詮釋情境,引發大量的聯想和想象,創設了嶄新的語文教學時空。教師上課時所運用的聲像及文字資料大多可以通過上網查找獲取,只不過在運用時還應進行必要的加工,教師恰當地開發網絡資源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寬泛、開放,學生借助互聯網搜集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材料,從而學得更加輕松、自主。
三、篩選網絡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會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很多。但是,網上的信息浩如煙海,垃圾也很多,反動的黃色的都有。老師如果不事先去仔細挑選,不去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學科站點,那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而有用的東西卻沒有學到多少。解決好學生網上自主閱讀和課堂知識任務的矛盾,也是教師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因此,解決好學生網上自主閱讀和課堂知識任務的矛盾,也是教師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
從教學實踐來看,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也會產生一些誤區,例如,過多地用演示型課件圖解課文,影響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來解讀課文;班級內師生、生生間的完全依賴網絡,舍近求遠;不分課型,什么課文都用等等,看不到多媒體網絡在教學中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學中如何選擇利用好這些網絡資源,我們都應認真考慮。網絡教學模式的運用應當因“文”施教,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來選擇運用,要用在關鍵處,適時適度,恰到好處,要將現代信息技術同引領學生面對面對話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網絡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發展的精神。
實踐證明,語文教學合理運用網絡資源,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顯著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率。作為網絡時代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思考語文教學如何在保持其特點的同時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并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按照新課程標準施教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孔凡哲.《上好課有效技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黃邵輝.《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與認識》
工作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良梨鎮良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