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明確了教學策略的概念,介紹了教學策略運用的基本原則,然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逐一探討了五種課堂教學策略(即組織策略、激勵策略、提問策略、學習指導策略和評估策略)在初中英語差異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引言
隨著語言學習的難度的增大,學習困難的學生逐漸增多,學生的兩極分化也日益加劇。因此,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適應學生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正在成為課程改革的新重點。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應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全面構建以交流為主的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個性化、多元化的課堂教學。”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適應學生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差異教學,就成了學校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學校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
二、教學策略
(一)教學策略概述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不存在能實現各種教學目標的最佳教學策略沒有任何單一的策略,能夠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情況。所以,有效的教學需要有可供選擇的課堂教學策略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而且需要不斷予以相應的監控、調節和創新。
在課堂上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通過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創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根據教學策略的特點,課堂教學策略主要分為課堂組織策略、激勵策略、課堂提問策略、學習指導策略和課堂評估策略等。
(二)教學策略的使用原則
1.整體性原則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夠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因此,教學策略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自主性原則
課堂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在實施教學策略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應充分表現出學生對課堂的活動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是處于積極的態度而不是消極的心理,以熱情飽滿的精力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在教師的引導和誘發下,開展積極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
3.有效性原則
鴉雀無聲未必就是好的課堂,熱熱鬧鬧未必就是有效的課堂,關鍵看是否能產生教學效益。學生積極配合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讓學生理解所采用的策略,并看到這樣的課堂會給學生們帶來明顯的效益。只有獲得真實信息反饋的教學策略才是有效的。
4.科學性原則
馬卡連柯說:“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時間,而是如何合理利用很少的時間。”這個原則要求教學策略要根據活動的階段、活動的方式以及活動時間的長短來實施教學管理。
三、課堂教學策略在初中英語差異教學中的運用
(一)課堂組織策略在初中英語差異教學中的運用
課堂組織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掌握課堂組織策略是對我們教師最起碼的要求。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努力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端正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激勵策略在初中英語差異教學中的運用
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智力、能力的反應是不同的,開發學生內在的多元智能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取得成就,教師收集每個學生的學習基本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和他們愛好的學習方式以及他們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以便于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好每一堂課。
在差異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發展創造足夠的條件,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弄清學生屬于哪種智能類型的學習者,就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優勢智能來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差異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三)提問策略在初中英語差異教學中的運用
提問,對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思維能力起著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對所提出的問題,應在備課中認真考慮,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盡量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得到鍛煉。在不愛發言的班級,可采取順座次提問的方式,促使他們不得不思考問題,克服怯場心理,達到鍛煉的目的:對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從最簡單的問題問起,使其逐步提高;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不管哪類學生回答問題,無論對錯,都應給予積極的評價,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回答問題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四)學習指導策略在初中英語差異教學中的運用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教師的職責就是使自己變得多余。”在差異教學中,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學習。不僅僅是使學生能“學會”,更重要的是要“會學”。而學習指導的策略強調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通過啟發、促進、引領、指點和幫扶,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個性的。我們應該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針對他們的差異性提供切合他們實際的學習指導,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五)評估策略在初中英語差異教學中的運用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對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判斷。對初中學生的評價是對學生個體學習的進展和變化的評價。不同的人可能擅長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學習,因而人類的知識表征與學習方式有許多不同的形態,個別差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如果認為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力方式來學習、記憶、表征和應用知識,那么用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必定是有局限性的,取而代之的方法應該是多元評價,用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來衡量不同的學生。
四、結論
差異教學倡導的是以學生的持續、和諧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它不僅使因材施教思想得以具體化,并且賦予其時代新內涵。對于教師而言,差異教學不僅僅是我們所崇尚的提高教學效益的一種教育方式,更應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生活狀態;對于學校而言,差異教學不僅僅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指導理念,更應成為我們學校的一種教育狀態,成為我們每一所學校內涵發展的助推器,成為每一所學校和諧發展的源動力。
參考文獻
1.和學新.教學策略的概念、結構及其運用[J].教學研究.2007(12).10~11
2.洪寶書.特長教育.個性教育.素質教育[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3~4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王宗炎.語言問題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廣東增城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