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踐行新課程理念,實施新課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實踐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實施新課程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并依靠學生。
關鍵詞:新課程 主體作用 尊重學生 相信學生 依靠學生
傳統的政治課程,過分強調教師的外在誘導和灌輸,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培養出的學生缺乏獨立性、能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敢于創新。為此,我認為實施新課程最關鍵的是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并依靠學生。
一、尊重學生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表現,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理,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等,逐步把學生引入通向成功的軌道。
在學習《兼顧效率與公平》時,我設置這樣的情景:電腦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銷員,推銷中學生學習軟件。電腦城A店要求:會普通話,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報酬:30元/天。B店要求和A店一樣,但報酬為:底薪20元/天,每推銷出一套學習軟件可抽取10元傭金。如果你是應聘者,你會如何選擇?為什么?全班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前者,他們的理由是: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性格較內向,希望工作比較穩定,收入一般即可,或者是先在A店工作一段時間,為將來在B店工作積累經驗等。我尊重他們積極思考后作出的選擇,沒有強迫他們接受諸如年輕人應該有遠大抱負、敢冒風險的豪情壯志等觀點。
對學生主體意識和個性選擇的尊重在2009年高考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2009年天津文綜卷思想政治部分第14題第(2)問:有人認為,青年志愿者應該是“大公無私”的,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先公后私”的。你贊同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這是一個類似于辨析題性質但又不同于辨析題的問題,回答時要注意選取角度,不要求區別、辨析這兩個觀點。這足以體現了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相信學生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一線老師首先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可能是感覺課時嚴重不足。這就要求我們要相信學生,大膽取舍。對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完成的教學內容,教師完全不必再敘述一遍;對于重點內容,就需要重點活動、合作、探究。只有這樣,才可能并敢于讓學生放開手腳去探究,體現新課程開放、以人為本的特點。只要我們嘗試著放手,就會發現學生和我們想象中的真的不一樣,他們的表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探究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是我們前所未料的。
在講授《依法納稅》時,針對幾種違反稅法的現象比較好把握的特點,在理解了納稅人和負稅人及為什么要依法納稅之后,把課堂交給學生。要求是:為增強依法納稅意識,我們班打算在全校范圍內搞一次“稅收宣傳”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較為詳細的活動方案,即:擬定一個活動主題,列舉宣傳的內容,設計宣傳活動的形式。通過課前的適當準備和課堂上的合作探究,有的主張在學校搞一個“十米宣傳長廊”;
有的主張建網站;有的主張以情景劇的形式宣傳,并當堂演示,雖然表演很不成熟,但表現的主題卻十分深刻。通過這一環節,對于依法納稅光榮、違反稅法可恥的認識,于情、于理、于法都有了升華。
我曾觀摩過一堂省級比武課《公司的經營》。這堂課自始至終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首先教師設計了兩份學案,學案一歸納指出有關公司的基本知識,要求學生自學掌握;學案二《他山之石》,列舉部分知名公司成功經營的案例。新授時,學生分組按教師的設計層層深入,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展現自我。絲毫沒有因為未講解相關基礎知識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依靠學生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這就要求必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依靠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發展和完善自我。
在實踐中,依靠學生可以表現在多環節多方面。學生可以在課前或自主學習教材,提出質疑;或自己通過書籍、網絡、咨詢等收集有關資料;或在生活和社會中尋找有關信息來彌補政治課教材觀點或實例的滯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師布置的思考題,做好準備;或動手制作相應教具,為課堂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學生可以課堂上自主閱讀,討論分析。也可以依靠學生在課后通過社會調查、寫論文報告等形式結合所學知識開展專題性的研究,學生以所學知識,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從而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學習《政治生活》時,我每節課每班安排兩名同學評析時政新聞,要求收集的新聞材料要簡潔、新穎、典型、有針對性,同時要結合學過的或即將要學的學科知識進行簡明扼要的分析,并將結果作為過程性評價納入學分管理。學生熱情很高,積極參與。通過這一環節,既為課堂呈現了新鮮豐富的材料,同時也促使學生預習或復習強化所學過的知識;既可以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增強責任心和愛國情懷,也能鍛煉學生篩選提煉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及展示自我等的能力。
當然,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但并非可以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相反,只有教師不斷轉變觀念,增強素養,研究教材,精心設計,加強調控,積極引導,才能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作者單位:湖南省常德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