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學生個性極強,因此班主任在實施批評時切不可傷其自尊,打擊自信,否則不但不能奏效甚或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使我們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師的責任就在于給酷熱降溫給嚴寒送暖,所以我們提倡對學生采取柔性批評,讓學生在狂妄中找回理智,從冷落中產生溫暖,在溫暖中感受教育。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我總結出了如下柔性化批評方法:
一、客觀中肯不求全責備
領導心理學指出,批評應當是對錯誤本身客觀的剖析和中肯的評價,而不是一味地求全責備。不分是非、不加區別地求全和責備往往傷人自尊,毀人自信,甚至會造成批評者和被批評者的嚴重的感情對立,這種批評學生最多認為你是在煩他損他,雖然表面上會唯唯諾諾但很難讓他從心里敬你服你。而客觀的剖析和公正評價由于著眼的是對錯誤行為本身的客觀的剖析和評價,并非個人情感的主觀宣泄,不是簡單的責任追究,它有利于彰顯溝通是非情感,能為被批評者接受批評開啟理性的窗口,進而心悅誠服地去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實現心靈的自我洗滌。
二、批評在先撫慰在后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在管理中必然有它一整套規章制度,學生違反了校紀校規、班規班紀,理應受到批評或懲罰,否則怎能令行禁止。但是批評是手段,是途徑,其最終目的還是讓學生心里認同、行為改正。但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切不可只著眼批評而不注意撫慰,理性的做法應該是先批后撫,批撫結合。學生的行為嚴重地違犯了校紀,教師生氣是很正常的帶有情緒化的批評也不可避免,但光有這種情緒化的處理是不是就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了呢?不,這樣的批評往往只能言者歷歷,聽者藐藐,甚至是過眼煙云,或許引發出更大危機。根據“近因效應”,在嚴厲批評中,若能注意批評結合,用比較妥帖的話,使整個批評融入一種濃濃的關愛之情,學生不僅受了嚴厲的批評,還可從老師的批評中,能感覺到老師的好,使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這對避免形成師生僵局無疑是有幫助的。對學生改正錯誤,以撫代批、以獎代罰也是一種批評方法。比如學生犯了錯誤,如果他已經深刻的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且陷入了深深自責。我們這時就可不能再對學生進行批評了,作為老師這時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從自責中走出來,去鼓舞他改正的勇氣和邁向未來的信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個糖果”的故事,就是一則以撫代批的范例,表面看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批評那個犯錯誤的學生,實際上他是把批評蘊藏在表揚和激勵之中,這就是“以撫代批、以獎代罰”開啟的智慧之花。
三、張弛有度褒貶有法
每個人都愛聽好話,喜歡別人的欣賞和贊美,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無完人學生總有著各自的缺點和錯誤,假如這個時候我們對于學生的缺點和錯誤采取視而不見聞而不言的態度,那就是我們教師的缺位和不負責任。假如一味抓住學生的這些缺點和錯誤不放,那就會把問題引入歧途。據此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呢?我認為指出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應該張弛有度褒貶有法。“褒”是應指出學生的優點長處及其值得肯定的地方,“貶”是應指出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及其表現不佳的地方。“貶”可讓學生對自己所犯錯誤屬性錯誤原因等有清楚的了解以迷途知返。“褒”則可以融洽關系,打消學生的抵觸情緒,讓學生覺得你是在關心他、重視他,為接受“貶”打下心理基礎,從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褒”還可以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和缺點,增強自信心,使他(她)們覺得自己并非一無是處,老師對(他)她們還是充滿信心和希望的。一般說來,表揚是批評的鋪路石,以表揚為前奏,批評常常能取得一石九卵的效果。表揚是自信果,批評后,再適當肯定他們的優點和長處,一定會使他們對自己改正缺點和錯誤,發揚優點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