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著,它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正式進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開放教育的特點,充分體現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網上協同學習為主的基本方法,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是電大開放教育的主要形式,針對電大學員來說,除了多媒體教學之外,還必須輔以適量的面授輔導,這樣才能保證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電大開放教育中的歷史輔導課也是電大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如同其他教學一樣也有許多奧秘可言。
一、變“授人以魚”為“教人以漁”
教師應該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引導者。因而,教師就應多層次挖掘教材內容,多角度的設置問題,通過提問、討論、總結的形式,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學風,提高他們觀察分析、總結問題并從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學而不思則罔”,加強思維的訓練和指導,培養他們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思維的能力。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對事實提出自己的看法,變定向思維為發散思維,提高分析辨別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為自我教育和發展創新的主人。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可享用無窮”,則精辟地論述了自主學習的重要。
二、采用靈活、實用的教學法,上好電大歷史課
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為主、多媒體教學方式,要求面授輔導課教師在傳遞知識的教學方式上更多樣、更靈活、更快捷和更有效,充分調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運用比較法,培養思維能力
人類歷史在很多方面、很多事件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或者有著驚人的不同點,通過比較可以發現許多熟視無睹卻又十分重要并有價值的東西,通過比較教學法,可使復雜、繁瑣的歷史變為由繁化簡、再由簡推繁的過程。可以將許多紛繁的歷史簡單化、規律化、知識結構化,從而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良好教學效果。
2.利用遷移規律,提高歷史輔導課教學的實效性
教育心理學指出“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知識遷移能力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景,解決新問題時所體現出的一種素質和能力。在歷史教學中,適當運用遷移的規律,創造條件促進知識、能力由此及彼的遷移,用已掌握的舊知識去幫助探索新知識,這是提高電大開放教育歷史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方法。教師要設法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技能、方法和情感遷移或應用到其他學習問題的解決情境中,對提高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很有幫助。對開發教育教學模式,更要重視學習遷移規律在歷史輔導教學中的運用,通過知識間遷移,使學生既復習鞏固原有知識,又降低新知識難度,有利于師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拓寬和加深,有利于教學目標順利達成,從而提高歷史輔導課教學的實效性。
3.運用史論,點、據結合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歷史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原理,政治教材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事實,要使學生史論結合,運用自如,正是電大開放教育歷史教學的難點所在,因此,要求輔導教師要把教材典型的原理寓于每一節的歷史輔導課教學中,采取“貼標簽”式的教學,防止論點、論據脫節,讓學生逐步地悟透、消化,化被動為主動,應用自如。更為重要的是輔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正確解釋歷史現象和本質、全面分析歷史原因和結果、闡述歷史發展規律、掌握解決具體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
4.古今聯系,拓展思維
歷史知識的價值在于它的借鑒作用,在電大開放教育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強化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意識,引導學生以古察今、以古知今、以古鑒今。現實社會的人文風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積淀,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也可以警醒后人,歷史教師應善于捕捉歷史與現實的鏈接點說古論今,教會學生處世做人。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正是歷史學社會功能的突出表現。也是開放教育歷史輔導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所在。
綜上所述,電大開放教育中的歷史輔導課教學有著自身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更新適合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要因材、因人而異,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性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葛道凱主編.《開發教育學習指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宮政平(1966~ ),女,遼寧普蘭店人,大連廣播電視大學瓦房店分校講師。
作者單位:遼寧省瓦房店大連廣播電視大學瓦房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