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分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內涵的基礎上,構建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環境,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以提高校《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信息技術 管理學 教學模式
《管理學》作為高等院校經管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雖然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但多媒體的豐要作用是輔助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演示的工具,或者作為公開課上裝點的道具,沒有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如何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內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作用,是《管理學》教學改革中的當務之急。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與內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將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應用到各學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去,改革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和效率,帶動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改變。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包含三個方面的涵義:(1)營造(或構建)新型教學環境;(2)實現新的教與學方式;(3)變革傳統教學結構。其實質是變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義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結構。由此可見,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是輔助教或學能工具,而是要通過新型教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建構,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培養出真正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才。
二、信息技術為《管理學》課程構建新型的教學環境
當前,《管理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信息加’r的主體,而不是外部信息的被動接受器和知識灌輸的對象,教師如何真正成為管理學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要實現這樣的教學改革目標,就不應離開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的支持。應用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管理學》教學信息系統,將學院的多媒體網絡教室、大學校園網和國際互聯網(Intemet)聯為一個有機的教學媒體體系,為改革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模式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1.網絡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現代教學媒體例如幻燈、投影在課堂的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和電子教室,由于具有圖、文、聲并茂,信息傳播量大,同時速度快的特點,并且具有形象、直觀的教學感染力,使抽象變具體,由靜變為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的認識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多媒體計算機這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下,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練習,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種參與活動就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
2.多媒體計算機的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資源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超文本(Hypenext)是按照人腦的聯想思維方式用網狀結構非線性地組織管理信息的一種先進技術。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超媒體、超文本等方法表述《管理學》教學信息內容與學生大腦知識的網狀結構相匹配,使教學信息內容走向形式多樣化、思維個體化,交叉化和綜合化,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白己的學習需求,尋找學習專業知識的切入點,并且多層次、多角度地對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再把各種管理學學科知識進行有機的組織和鏈接,最后系統掌握管理學理論與方法。
3.計算機的網絡特性和虛擬特性,有利于解決管理學教育資源嚴重滯后現實需要的難題。
利用計算機的網絡特性,使得教育信息資源實現共享,使《管理學》教學活動的時空限制大大減少。通過建立學院教師教學素材庫、學生在線學習資料庫和電子作業系統,學生的《管理學》實驗軟件系統和實驗案例庫,可以把學院內優質的管理學教學資源集中起來,放在學院的管理學教育網站,供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學習或下載。利用計算機的虛擬特性,可以創立虛擬化的教學環境,如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圖書館等,使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從而有利解決了目前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大規模擴大招生而造成的師資不足,教學場地、圖書資料緊缺的難題。
三、基于信息技術的管理學教學模式
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是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系的轉變,體現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教學內容)這3個要素組成,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要增加一個教學要素——教學平臺(教學媒體)。既然是一個教學系統,從系統的觀點考慮,這幾個要素不是簡單地、孤立地拼湊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信息化教學結構形式——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與運用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內容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簡單的教師傳授的內容,也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之一;信息平臺(信息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的認知工具和情感交流的激勵工具。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管理學》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1.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開發和設計CAI課件,實施網絡教學
CAI是指計算機輔助教學,它是集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為一體,通過直觀生動的形象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管理學》教學中,我們選擇了決策、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內容,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在Pow-erPoint、DreamWeaver、Frontpage等多媒體制作軟件上設計文稿,并將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室的大屏幕演播進行教學。教師還利用個人主頁,設計、制作和發布網頁課件供學生學習,并對學生的學習跟蹤輔導、即時應答,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訓練難度,可以即時得出訓練成績和答案以便使學生了解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
2.利用公眾交流平臺實現課后的互動交流
公眾交流平臺在《管理學》課程中的運用案例教學雖然跟學生能達到一定的互動,但課堂時間有限,并不是所有同學都能表達他們的觀點,如何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交流是現階段研究的重點之一,而QQ群、BBS、博客等一些交流平臺正好彌補了這點。例如博客具有公開性、互動性、公共性、即時性、私密性、個性化等特點,作為《管理學》教學的一個重要輔助渠道具有以下優勢:第一,有利于師生課外之間的交流;第二,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博客給了眾多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第三,可以緩解教學資源的不足。案例介紹既不占用課堂時間,也給了學生課前討論的機會,大大提高了案例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3.利用網絡實現《管理學》的遠程教學
遠程教學是應用現代通信技術,向那些在空間和地理上與教師相分離的眾多學習者進行的教學活動。實現《管理學》遠程教學,學校需要建設管理學專業網上課程資源,包括網上教材、網上課件、題庫、信息資料庫、管理學相關的案例庫等;開發研制《管理學》遠程教學的軟件平臺;建設《管理學》課程網上實驗室;建立遠程教學的選課、教學、考試和學籍管理等管理機制;形成《管理學》遠程教學系統的教學、科研、維護、管理等體系。遠程教育把學習的支配權交給了學生,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真實的回歸,網上教學排除了時間、空間及人為因素的限制,學生可能隨時隨地使用計算機調取網上的信息、檢索資料,在自己合適的時間點播自己想要學習的課程,還可以通過網絡與他人討論交流,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四、實施信息技術與《管理學》課程整合條件
信息技術并不是一經引入到教育當中就能夠很好的與課程進行整合。整合的過程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必須有一定的條件,歸結為以下幾萬而:
1.觀念轉變是“整合”的先導條件
首先實現“整合”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恕、的轉變是首要條件,其中包括學科觀、教村觀、教學觀等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轉變。為了建立與網絡時代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高校必須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能方面的培訓。通過對教師的培訓,首先培養起教師這方面的素質,才能夠由他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2.網絡平臺的搭建是“整合”的基本條件
信息技術與《管理學》課程整合必須構建一個擴展性的硬件平臺,而且要配上良好的配套設施和軟件,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功能。
3.豐富資源是“整合”的重要條件
在資源建設上,首先要制定一個建設資源庫的標準,即科學性、目的性、先進性、啟發性。具體資源庫的建設上可以從兩個途徑進行操作。一是購買;二是教師從網上下載整理和獨立制作開發相結合,這樣既快捷,效率也高,使用方便,同時資源的形式也要盡可能的豐富,為“整合”提供良好、強大的資源支撐。
4.學生信息技術水平,是整合的必要條件
要真正做到信息與課程整合,必須使學生具有基本信息技術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整理、創造信息,且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主動性學習,所以要進行“整合”是需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的能力的。
總之,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管理學》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師、學生、教材、媒體的最理想結合,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可以有效的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諸多弊端,實現培養高素質的管理學人才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