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更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是我們體育教師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
一、學生運動興趣向運動習慣的轉化重點是課的設計
學生能否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應該說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先行設計。如,初中學生由于要面臨中考,因此大部分的壓力會來自于文化學科,相比之下,體育課的壓力就小得多了。體育教師如果能抓住這個切入點,使大部分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得到樂趣,將學生對文化課的壓力在體育課中得到釋放,就能產生更積極的作用。又如,每次觀看體育比賽時能讓眾多體育愛好者欣喜若狂,徹夜不眠,這種感覺不需要規定,更不需要強制,充分體現了情感與運動的交融。如果體育教師能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論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都已經在不知不覺地接受了體育。那么,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就應該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們渴望參與的運動的樂園,成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成了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二、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重在貫穿教學全過程
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教學中一定要將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大家都知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重在使學生逐漸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這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