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科學。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它是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往教學重知識的傳授,輕學生能力的培養,重結果輕過程,重書面輕操作,重分數輕智能。同樣,我們物理課的教學效果好還是差,學校僅以學生考試的卷面分數為唯一的評定標準。導向著教師一味“教出學生高分數,我就是合格的好老師”的思想,為擠出時間教學和復習,本該由學生動手的分組實驗、探究實驗,甚至于學生寫的實驗報告,全由老師一人代勞,只要學生記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就可以了,使學生的精神負擔加重,動手能力差,產生厭學情緒。雖然同前大家已意識到它的危害,也在加大學生動手實踐活動的力度,但對活動的評價還是滯后的。
學生的物理實踐活動主要是驗證性實驗活動和探究性實驗活動。驗證性實驗活動是以驗證意識中已有的知識是否正確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活動,常表現為驗證已學過的物理結論,是物理實驗的傳統方式,可用于學生分組。探究性實踐活動是以獲得的物理新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活動方式,既可用于課堂演示,也可用于學生分組,學生處于類似科學家發現新東西的心態,好奇、主動、期待、擔心等。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教師要結合課本內容選一些具體形象的,大家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
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發展,還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我們要重視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教師將每學期的評價內容如實填寫,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分類、分項賦值,將各項分數或等級累加按百分比計人期末學生物理成績,作為考查學生學習的依據;這樣一來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自始至終地貫穿起來,避免一張試卷定學習好壞的弊端,平時學生也樂意參與各項實踐活動,自然學習興趣也就有了,動手動腦能力得到提高,學生也會更主動,這不就真正做到了兩全其美?
要切實抓好實踐活動及其評價工作,是一項工作量大、任務重的系統又復雜的事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做大量細致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就要求學校應改變過去對老師、學生優劣評價一整套管理制度。讓教師能輕裝上陣,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學生,學生能在無任何精神負擔的情境下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有時間親自動手實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