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美
我們把音樂引入英語課堂,音樂可以陶冶兒童的審美情趣。歌曲、韻文、小詩,讓學生邊唱邊跳,或邊說邊動,在優美的韻律中,在歡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課堂教學內容也因此較易為學生所掌握。一個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環境能讓學生愉快地享受學習的過程。有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讓自己的教室變成美麗的“大花園”,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圖畫配上簡單易懂的英文說明來裝飾教室,讓學生有意無意地看或者讀,在美麗的圖片的吸引下把英語單詞和圖畫結合起來記憶。結合實物學單詞效果是相當好的。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單詞,還美美地飽了一次眼福。我也會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美術作品,再配上合理的英文說明在教室進行展示,換一種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圍下去感受、去表達,使教學增添了活力,使教學變“單調”為“多彩”。走進英語教材,仿佛進入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知道了深受歐美人喜愛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學會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道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別人誠心道歉時也不忘道聲:“That’s 0K,”進別人房間要說“May I come in?”初次見面,要說“Nice tomeet you.How do you do!”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靈,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嗎?
二、體驗美
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通過色彩、背景、音響效果等,結合學生的表演,真實地表現人物活動場景。表演者和觀賞者都是審美的主體,都能從中感受和鑒賞美,學會創造美。教學中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充分利用教具、體態語、動畫等,把學生帶人一個生動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中去,讓學生直觀感受美。同時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將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使美育融于英語知識學習之中。教師在課堂里可引導學生動手創作,把單調的語言個體轉化為具有生動形象的藝術個體,邊聽邊做,邊說邊做,在發展聽力、訓練口語、培養創造性、運用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力和創造力。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或邊聽邊畫,邊動邊說,做一做,玩一玩,猜一猜……在這些活動中,他們既能學到如何用英語自由表達,又能欣賞優美的藝術品,得到了美的熏陶,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正蘊含于這一次次的教學活動中。
美無處不在。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美、賞析美、體驗美,進而創造出美,寓教于樂,寓教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