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的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探索意識、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
數學無處不在,只要留心,生活皆“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造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合理儲蓄、日常購物等現實問題,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好的原始素材,教師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這些素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地讓數學走進生活。
二、運用生活細節來感受數學
學習的環境應該放在真實背景中。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真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如教學抽象的面積單位“公頃”時,學生對這個大面積單位可陌生了,感覺不出它有多大。教師可帶學生到操場去量一量操場的長和寬,并計算出操場的面積,然后與公頃的大小作比較,從中感受公頃有多大,這樣身臨其境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去感受數學,真是妙趣無窮。
三、表演生活情境親身感受數學
數學要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讓學生體驗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加深理解教材所學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學生的想象得到了激發,定會爭先恐后地想為教師出謀劃策。通過這些實際生活中的現象、事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學不再是刻板地傳授數學知識,而應該巧妙地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課堂洋溢著生活氣息。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不斷豐富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