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堂教學的應變技巧是一個教師基本功的集中體現,是判斷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教師要堅持冷靜、誠懇、自然、靈活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對教材的高度熟悉、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知識的科學態度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應變技巧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有這種能力,教師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計此時此地情況的特點,從而找到適當的手段并加以應用。”化學課堂教學中,難免出現學生行為偏離課堂教學,學生回答問題“卡殼”,學生回答或發問遠離主題,演示實驗失敗等一系列偶發性事件。能否隨機應變地處理好課堂上出現的一些事先預料不到的事件。是一個教師基本功的集中體現,是判斷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求教師具有極強的自控能力,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做到對教材內容的高度熟悉,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各種教學原則及教法的綜合應用,因材施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
一、對待學生行為故意偏離課堂的現象,要控制情緒。善意引導。
課堂上,對待學生走恩,故意搗亂,甚至抱頭大睡等行為,如果這時教師大發雷霆,一則影響課堂氣氛及課堂秩序,二者使學生處于尷尬狀態,出現抵觸情緒,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這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愛心去善意理解他們的行為,開動自己的大腦,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幾句勸導或一個小活動,靈活地將學生引入正常課堂秩序中來。教師要想辦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因勢利導,把出現的事情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主動出擊,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對待學生回答問題“卡殼”的現象,要繞道迂回,循循善誘。
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原來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要適當變換角度或適當補充鋪墊,拓展思考的路子,放緩思考的坡度。對待學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要抓住時機給予啟發引導,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本節教學內容中來,讓學生在新的條件下引發出新的問題或見解,鍛煉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
三、對待學生回答或發問偏離主題的現象,要根據情況。妥善對待。
學生“怪答”或“怪問”是學生思考的結果,閃耀著學生思維的火花,包含著學生追根究底,追求真知的熱情,教師千萬不能給學生潑冷水,或一棒子打死,但也不能整節課解決學生提出的一些怪異問題,讓學生牽著鼻子走,對于一些不便當堂回答的問題可暫不回答,而是把問題留給學生,促使學生課后去思考。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留下了探討的懸念,也為教師更準確詳盡地解答贏得了時間。對于一些可簡語釋疑的問題,可以用一些妙語、比喻、俗語、幽默等精辟簡短的語言去解釋。并想辦法以這些問題為契機,將學生的思維再次引入到課堂內容中來。
四、對待演示實驗失敗,要因勢利導,借機施教。
有時由于客觀原因,有時由于主觀操作上的失誤,演示實驗失敗了,這時學生可能議論紛紛,甚至出現大笑,導致課堂秩序混亂現象,教師不必恐慌,可真心地向學生承認實驗的確失敗了,然后誠心地向學生討教失敗的原因。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個互動過程,有法而無定法。化學新課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生思維更加活躍,他們不可能按老師以前設計好的思維軌道行動,意外情況應是正常的。只要教師堅持冷靜、誠懇、自然、靈活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對教材的高度熟悉、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知識的科學態度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定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靈活白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