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新的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學生的發展,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針對這些需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信息應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推進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形勢所迫,在教育領域中,一方面,以互聯網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和學習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利用多媒體的信息技術,不但能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還豐富課程資源,更能極大地拓展教育的時空界限,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促進了教育思想、方式的變革。
一、把多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在課堂教學中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教、學生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厭學、枯燥、遠離課堂的,利用多媒體現代技術,為學生提供各種實例和案例,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和具體的幫助,更能通過形象生動,圖、文、聲多種功能,適當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調動學生的認知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更能潛移默化、接受教育。向學生大力開展各項宣傳活動,旗幟鮮明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采購一些專題錄像、錄音帶,組織學生收聽、收看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介紹、安全教育、法律知識欄目,進行討論,寫些感悟。在對學生開展做文明學生,建和諧校園時,把一幅幅不文明的圖畫,與學生現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指出、糾正,給予點評,還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具體圖畫讓學生體驗,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善于寬容別人,利人利己,和諧發展,更能豐富他們的視野,拓寬他們的知識。
二、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校園文化陣地中
江澤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信息技術在科學技術突飛發展的今天,農村學校的文化建設陣地也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最大的特點是,信息領域寬,傳遞快,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學校制作了一些教育性強的課件,收集了相關的有趣資料和文字圖片等做成資料庫,并利用各班電視進行播放、觀看,利用校園廣播站定期進行播放錄音,讓學生更能懂得在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利用多媒體技術獲得知識、信息、技能,全方位地滲透德育教育,而且更能讓校園的文化建設陣地和內容豐富多彩。
因此,多媒體技術下的教學活動,更易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能讓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自己動手,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傳遞中得到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新課程下的多媒體技術對教育的改革起著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