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要求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教學。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我注意做到了三重視,即重視工具書、重視課本內容,重視作業練習。具體做法是:
一、重視工具書,培養操作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要學會常用字3000個左右,才能基本上滿足初步閱讀和寫作的需要,當然識得多些更好。但低年級基本上是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那么3000字左右常用字的識字量這么較大的任務就在低年級,而識字數是和質量要求應是全面的統一,即會讀、會講、會寫、會用,這些任務除了課堂上集中進行教學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識字方法,讓學生能自己學,到中、高年級學生負擔就減輕多了,發揮工具書(字典、詞典)作用,讓學生掌握漢字規律(結構系統、結構方式)自己動手操作,憑借字典、詞典,達到了解音、形、義的目的。從二年級開始,我就讓學生備好新華字典,有條件的學生也可備好詞典,識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操作、討論、質疑、教師小結,教給學生獨立識字方法,到了中高年級,大部分識字任務教師教學時可就省力多了。
二、重視課文內容。訓練合作能力。
學法指導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自身在有效地獲得所學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的方法,達到自己會學的目的,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自悟的過程實際就是掌握方法的過程,這些過程的完成一定要憑借教材,重視課文內容。這個過程一般可這樣操作:
第一步自主學習,提出問題。這個環節重在讓學生針對文本自讀,自悟,自我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范圍。
第二步小組討論,排疑解難。重在讓學生進行初步合作,解決一些相對簡單,且學生個體或少數個體僅憑有限能力還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環節為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進一步縮小的范圍。
第三步師生合作,確定論題。以開放性和可操作性為依據,師生互動,對小組合作中的問題進行篩選、歸納,從而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
三、重視作業練習。訓練反饋能力。
作業練習是對知識技能的復習、鞏固,為了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必須重視作業練習。學習新課時,我讓學生把預習時發現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交給老師,課上針對學生的問題集中力量突破難點。分析課時,課后作業中要求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在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時解決,注意詞句訓練,一些問答題則在學習課文時提問學生,幫助學生學會學懂。課后作業,則針對課堂教學情況,設計一些思維性的練習,主要看看學生課堂學習內容有沒有真正理解,有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不斷通過練習一反饋一練習,注重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