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在音樂教學中怎樣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在此方而做了幾點嘗試,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給學生自由空間,營造創新氛圍
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在于創設創新的氛圍,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擁有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可以馳騁想象、任意表達,敢于標新立異、打破常規,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態度、情感是伴隨著知識信息的傳遞、接收、反饋的過程互動,它是影響學生情緒,激發學生動機,啟發創造性想象的有力因素。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形成一種探索創新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趨向。
例如:在欣賞教學中,當音樂一出現時,教師不做過多的語言提示,讓學生發揮想象,暢談各自的聽后感受,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盡管答案不一,但雙方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肢體創作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經常練習,學生在闖“樂”起舞的同時,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創新意識
孔子曰:“疑,思之始,學之端。”它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催化劑”,層層的設疑提問,不斷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把金鑰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扣一個“疑”字,適時布疑,巧妙質疑,靈活釋疑,讓學生充分體驗了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激發學生的思維共鳴。
例如:在學生聽了《空山鳥語》和《百鳥朝鳳》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這兩首樂曲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描繪事物?你從中感受到哪些比較具體的音樂形象?等等。這樣的問題越多,問題也就越辯越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也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碰撞創新火花
“想象是人類最大的天賦。”老師在教學中可以用優美動聽、自然流暢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語調向學生描繪歌曲中的情境,使學生的感受進入情境之中,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歌曲的情境中穿梭、尋找,漸入佳境,觸景生情,由情引思、引發想象。
在欣賞課上,學生欣賞了一首民族器樂曲《姑蘇行》。初聽時,我為他們描繪了一段詩一般的語言意境:清晨,晨霧依稀,亭臺樓閣若隱若現,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地上青青綠草,樹上鳥兒追逐嬉戲,唧唧喳喳叫個不停。游人置身于幽曲明凈,精巧秀麗的園林中,盡情觀賞,美不勝收……學生們被我描繪的情景感染,思維迅速被調動起來。如臨其境、如見其景。這時我讓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美妙動聽的音樂,并展開聯想。昕完后,同學們紛紛舉手,急切地要告訴別人自己所想的。有的說:“聽第一段時,我感覺風兒輕拂著我的臉,空氣是那么清新,暖暖地陽光透過樹林的縫隙散在我身上,小鳥唱著歡樂的歌,心情是多么地舒暢。”有的說:“天剛亮,天空星光點點,大地蘇醒了,花兒開放了,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緊張而愉快的生活。”有的說:“聽第二段時,我感覺到有許多小動物在這里集會。它們載歌載舞,追逐嬉戲,像是在舉行‘動物狂歡節’,可熱鬧了。”瞧,這些都是多么豐富而富有意義的想象啊!在這樣的欣賞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一定能有效地激發其創新欲望,促進其創新能力的發展。
工作中,只要教師能充分利用各種因素和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