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林斯基說:“教育是偉大的事業,人的命運決定于教育。”班主任與學生交流,淡話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本文淡淡筆者對此粗淺的看法。
一、坦誠相待,因勢利導
班主任只有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才能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問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班主任的時候,我常常像母雞護小雞一樣護著班里的每一個學生。可是,時間久了,我時不時地發現了一些問題,生活憑空忙、累了很多,整天為一些小事忙亂不堪,那種保護者的自豪感蕩然無存,心中的溫暖漸漸冷卻。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做什么?
一個念頭悄然滋生——班主任很多時候需要吝嗇。
作為一個班主任,特別是一個熱愛孩子的班主任,下雨天,有雨傘卻不借給學生,個中滋味,不經歷的人絕對難以想象。雖然喜歡雨中行走,可是那天,當我拒絕了幾個借雨衣的孩子后,一個人走進雨中,心里卻怎么也無法像平時走進雨中那樣興奮。
吝嗇一段時間之后,學生行為慢慢有了變化。孩子們每天關注天氣預報的多了,天冷穿衣,雨天帶傘,已經養成了習慣。作業用專門的小本本記錄,我這個班主任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了,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教學,學生也從過多的依賴中解脫出來,有了更多獨立自主的空間。
要想做一個吝嗇而快樂的班主任,就必須多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心理,才能明白什么時候要吝嗇,該怎么吝嗇,吝嗇之后會出現什么結果,并由此取得良好的“吝嗇效果”。
二、重視差異。因“心”施教
教育是需要用心體會的。相傳清代名將年羹堯足漢軍鑲黃旗子弟,幼時非常頑劣。他父親前后為他請了好幾個老師,都被他打跑了。最后有一個當他的老師是隱士——有說是顧亭林的兄弟,自愿任教。開始,年羹堯的父親說明了自己兒子的頑劣,老先生說沒關系,唯一的條件是一個較大的花園,不要設門,而且圍墻要加高。教學就這樣開始了。年羹堯最初想將這位老師打跑,不料老先生武功很高,打又打他不著,卻什么也不教他。到了晚上,老先生運用他高強的輕功,一躍出了圍墻,在外逍遙半天,又飄然跳了回來。年羹堯對這位老師一點辦法都沒有。老先生有時候吹笛子,吹笛子是可以養氣的,年羹堯聽了要求學吹,于是老先生利用吹笛來使他養氣。此后老先生才開始慢慢教他。
可見,教育一個人,必先刺激他的思想,使他發憤,使其有興趣,才能啟發出他本有的智慧來,更要因心施教,講究教育方法。老先生知道教育的正確途徑是什么,對于年羹堯這樣的孩子,教給他技藝是其次的,首先應該是“養氣”,所以,老先生利用吹笛子來使他養氣,這才開始慢慢教他。不要小看這一個教育方法,這對年羹堯是極其重要的,也是他最缺乏的,甚至直接左右他的未來。如果只是教給他一點武功,那他可能只是匹夫之勇,成不了大氣候,這恰恰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教授一些細枝末節的武功,從而使學生有知識無文化,有能力無修養。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閆家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