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積累,大最的課外知識,為學生的寫作儲備了足夠的“資金”。要使閱讀得以升華,還得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勤加練筆。
一、寫自己的讀書體會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漸加強。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讀完一本課外讀物或是一個故事,往往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時,教師要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所見、所思、所想用筆頭傾瀉出來。在學了課文《丑小鴨》后,學生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讀了一遍又一遍。借助學生的閱讀熱情,我引導學生走進安徒生的童話,在課外閱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鵝》、《拇指姑娘》等。孩子們的心被童話占據了,他們的心情隨著主人公的曲折命運時喜時悲。課余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對自己喜歡的情節,討厭或喜歡的人物高談闊論,津津樂道。正當學生意猶未盡時,上課鈴響了。于是,我便因勢利導,適時地給學生一張紙,讓他們用筆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學生很樂意地進入了老師創設的寫作“圈套”,一篇篇充滿生氣的讀書體會躍然紙上。課外閱讀讓學生發現了美,感受了美,表達了美。在老師恰當的引導與點撥下,為學生架起了一座閱讀與寫作和諧發展的橋梁。
二、運用積累,發揮想象。串詞成文
兒童最富于想象,他們常常通過異想天開的想象,描繪出一個個神話般的世界,編出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如一次在交流《日積月累》本時,我發現“迫不及待”“無可奈何”“饑餓”這些詞的摘錄率極高。心想:如果學生能把這些詞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會有多么興奮。于是我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個寫作題目:用上“迫不及待”“無可奈何”“饑餓”等詞語,發揮想象,編寫故事。結果,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躍然紙上。其中一位學生寫了《莊稼的保護神》,故事大意講的是:秋天的一個晚上,黑貓警長在糧倉外面站崗。一只饑餓的小老鼠看見這一堆堆小山似的糧食,迫不及待地朝著糧倉跑去,想偷糧食吃。可是黑貓警長十分警惕,小老鼠還沒靠近就被發現了。第二次小老鼠帶著魚和酒想來迷惑黑貓警長,結果又沒成功。最后,小老鼠只得無可奈何地走了。
三、放開手腳。自由表達
習作的內容到習作的形式,多一些自由、開放,少一些束縛、限制。
1.日記的形式展現
簡單地說,作文就足寫話。“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只有學生熟悉、感興趣、有表達愿望的內容,才能激起他們的寫作動機和熱情,從而真實地將它表達出來。所以我從一年級開始起,引導學生寫日記,我覺得這是引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