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界定為“是一門以身體聯系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目的的必修課程”。所謂身體練習,是指“一系列具體的體育動作或動作組合”,在目的性和規范性上都不同于日常的生產與生活中各種活動,而具有一定規范的動作技能。作為手段,這些技能是實現健康目標的主要載體,離開了技能,體育教學就失去了目標實現的基礎。同時,動作技能是人類知識的一種特殊形態,離開了技能教學,體育教學也就失去了作為學科存在的意義。
可見,體育技能的教學在體育新課程中仍然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但是由于新的體育課程觀、教學觀和學生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技能教學的理念也必然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從而促進了技能教學的深刻變革。下面是本人的粗略見解。
一、技能教育價值的整體性
傳統體育教學中,規范的體育技能學習目標被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的課堂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掌握技能目標而展開的。雖然在教學設計中也提出許多發展性目標和教學性目標,但這些目標往往被獨立于技能學習活動之外,而不能統一到具體的技能教學活動中。
體育學課程并不認為體育技能對學生的發展沒有價值,可以_無視,相反,它更重視體育的基本技能對終身體育廣泛的遷移價值和促進作用。但技能學習的價值不應停留在此。體育教學為促進學生的多方面主動發展服務是最基本的立足點,技能學習的多重育人價值才是技能教學的著眼點。這次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實現課程功能的改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使活動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體育新課程,同時必須首先改變技能教學的傳統觀念,把技能學習作為學生發展的手段,建立起三維的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獲取體育知識、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身心發展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實現從單純對技能學習目標的追求向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觀念轉變。技能教學的價值得到更深刻的體現,掌握技能本身不是豐要目的,而是手段和載體,學生的健康和發展才是技能學習的終極目標和根本追求。
當然,每一種體育技能都隱含著自身特有的教育人、發展人的功能,甚至同技能在不同的教學組織和學習方式下世會用不同的教育價值,因此在技能教學中必建立起教育價值的整體結構觀念。教學趲程中,知識技能、能力、品格和方法等基本價值及每一基奉價值要素內部都存在著必然的內部聯系,這樣就形成了技能教學的價值結構體系。要實現技能教學的價值,就必須從整體結構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其教育價值,任何對某一教育價值的孤立追求都必然消弱教育功能的整體體現。應把各種可能實現的教育價值統一在同一的技能教學過程中,使每一方面的發展保持相應的合理水平,例如不能為了磨煉學生的意志而損害學生的豐體參與意識。當然這不意味著各種教育價值的平均分配,事實上多種多樣的體育技能所隱含的教育價值也足各不相同的,這就必須根據各種技能的特點和功能在價值追求上有所側重,并通過多樣化的技能教學實現學生的整體發展。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將學習目標確定為五個方而,一是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二足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三足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這五個方面的目標是在對各種體育技能綜合教育功能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體育技能學習過程中教育價值整體結構觀念的具體化。
二、技能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和差異性
傳統體育教育是以競技運動的技術規范來確定技能學習的要求的,無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運動技能基礎如何,都必須以學習語掌握具有嚴格確定性的運動技術為同標。教學活動也是把學生假定在同一學習起點上,按照統一步調組織教學,其結果是一部分學生因跟不上學習而喪失學習信心,一部分學生則因缺乏特長發揮的機會而喪失興趣。
體育新課程在肯定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共同規律性的同時,也承認每個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每個學生由于遺傳素質、生活條件、運動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在技能學習中會表現出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差異,他們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從事某種技能的學習,也不可能在經過同樣的學習努力后達到同樣的學習結果。另一方面,由于每個學生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智能、特長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在技能學習中就會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一個新的技能。
出于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正確認識,體育新課程堅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在技能教學中體現差異性和選擇性。但這種選擇性與過去的“放羊式”教學以及無限制的自由選擇有著本質的區別,新課程的技能教學是在明確的教學目標下,一方面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老師的有效指導,使每個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技能學習的基本要求,另一方而是為每個學生個體的潛能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使他們的特長得到有效發揮;“放羊式”教學則片面強調選擇性,忽視每一位學生潛藏的巨大發展能量,其結果是造成學生的片面發展。
作為基礎教育,尤其是高中以前的義務教育,掌握全面多樣的體育基本技能,既是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同時也是學生今后進行學習和形成良好鍛煉習慣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學生都要在技能學習上達到同樣的水平,而應廢在使每一位學生的技能水平達到一個基本的要求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在自己的特長上有所發展。所謂技能學習的選擇性,在基礎教育階段表現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基礎以及興趣等因素,確定個人的學習目標,在同一技能學習中還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活動方式和學習水平。那種把選擇性極端地理解為每個學生可以無限制地任意選擇技能教學內容是錯誤的,在教學實踐中也是難以操作的。
三、技能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傳統體育課程中技能教學具有高度的計劃性和組織性,教師按照技能的競技規范和特點來設計教學進程,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機械模仿。教師是教學的主宰者,教支配學,控制學,學無條件服從于教,師生之間沒有交流,只有單向的信息傳遞,學生的獨立人格完全喪失。
體育新課程改變競技化的教材體系,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具有廣泛遷移性和對終身體育學習有深刻影響的基本技能,改變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和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相脫節的狀況,致力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新課程的教學提倡自主、獨立與合作,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有效學習,從根本上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新課程理念下,技能教學過程不再是你講我聽、你做我看、機械模仿的過程,而是在確保學生豐題地位的基礎上學生動地體驗、感悟教材,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師生交往頻繁,生生交往復雜,物理空間多變。教師的教學安排不再受制于課前的精心策劃,而是教師發揮教學機智,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教學行為。
在這樣的技能教學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可以解放他們的眼、耳、口、手、腳等器官,而且更重要的足學習過程中有了屬于自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獨立性、能動性將得到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能主動地將自己的體驗和興趣結合起來,將自己的方法、價值觀與技能的獲得結合起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知識課堂”轉變為“生命課堂”,生命發展成為體育技能學習的真正目標。
作者單位:湖南省臨湘市羊樓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