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就是一門細節藝術。細節之處給予愛,就能發現別樣的美麗,創造更多感動的奇跡。
一、細節似雨潤物無聲
教育就是師生共同的心靈微笑。當然這種微笑不僅僅是一種表情,或一個動作,而是從我們心里生發出的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它觸及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似細雨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播撒自信的種子。
我們班有個孩子叫范鵬程,他學習吃力的原因是動作慢、反應慢,但不屬于智力問題。我從不責備他,對他總是充滿如父母對臥床不起的重病孩子一樣的信心和希望。有一次,默寫十二個生詞,他只對了三個。我在他寫對的生字旁印了三顆小星星,并寫下了“老師相信你會有更大進步”。第二次我單獨給他默寫,這一次對了8個,于是我對他說:“這么大的進步別人很難做到,下次我還要再默寫這些詞,如果你加快速度,把寫錯的改過來,用心去記,肯定能全寫對,老師相信你。”結果默寫時他真的全對了,我在他本子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優”,并趁熱打鐵對他說:“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會有更大進步。”放學時,范鵬程神氣地走出校園。從此,自信的微笑常常掛在他的臉上。
二、細節如風吹盡狂沙
有人說,愛全人類容易,愛每一個學生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管理,可能是最好的。于是我就效仿魏書生老師,也讓班里的每個學生都當上“官兒”。要想管好別人,自己先要做好,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于是,我們采用競爭和推薦等多種方法,午睡紀律不好的負責中午的值日,上課愛做小動作的負責自習課的紀律,背書慢的同學和背得快的同學一起參加“背誦大師”小組……“衛生部長”、“紀檢部長”、“黑板檢查官”等“官職”,大大增強了學生自我約束的能力,提高了學習積極性,班級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小小的細節改變,吹盡狂沙,還原了孩子最純潔的樣子。
三、細節能讓心靈開花
教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有時就像一縷陽光,可以穿越一切,在孩子的心靈折射出最美麗的光芒。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們舉辦了一次“伸出手,獻出愛”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們討論自己可以為災區的小伙伴做些什么,我們自己又該怎樣做。大家神情激昂,暢所欲言。后來學校組織為災區捐款,同學們個個積極踴躍,把自己的零花錢全拿來了。不止這樣,同學們還把班里積攢的廢紙和廢塑料賣了。一共賣了42.3元錢,也全部捐了出來。本來我和同學們說好,等賣了錢給每個同學買一只圓珠筆,史常良說:“老師,把這些錢都送給災區的小伙伴吧,他們比我們更需要。”看著這一張張孩子們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兩元的、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我仿佛看到孩子們那閃光的心靈,開滿了溫暖的花。
作者單位:山東省招遠市齊山鎮下林莊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