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創新體育教學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現代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體現創新,創新體育教學的根本就是改變“應試”教學為全面素質教學。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創新教學 特征關系
體育學科是學校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是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現就根據創新體育教學的主要特征,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構成與培養做如下闡述。
一、創新體育教學要注重現代信息
現代信息革命推動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變革。在教學中教師以多媒體的人機交互來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練環境,充分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建立一種全新的開放式教育技術的教學手段,能優化課堂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體育教學,建立開放型、發展型的新模式。
傳統的體育課,教師只是讓學生明確要求,按照老師的講解、示范逐一完成練習。結果是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學習熱情,興趣不高,學生掌握動作的準確程度不一。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必須打破,要建構開放式,發展型的教學模式。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因材施教,培養創新精神。
二、創新體育教學要注重智力的開發
人的智力發展雖然主要依靠智育來完成,但人體發育智力的器官機能卻有賴于體育活動。例如,要讓學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應懂得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和人體的形態結構,從而使學生選擇跑步、彈跳的最合理姿勢和用力的科學方法。教師要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在進行講解示范和輔導時,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上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積極開動腦筋,把所學的知識變成感知,加深理解,從而獲得學習上遷移和反饋的積極作用。在以往的教學中還應重視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實際上,學生學習知識,除了依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受到興趣、情感、動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因此,學生的體育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
三、創新體育教學是多樣化的教學
1.教學模式的多樣化。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有的取向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的取向于教學內容,有的取向于教學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盡管這些教學模式還不盡完善,但在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強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如培養形式靈活,培養層次結構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活動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
因此,學生的體育活動,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實用性,以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地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
總之,創新體育教學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重點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基本的獨立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這是創新體育教學最為根本的目標和任務。要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體育教師本身必須有創造力。因此,體育教師要依靠創新,發展自己、充實自己、拓寬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強烈的創造意識和熱情、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頑強的意志力。這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倘若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體育教師的創造性工作。體育教師的創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質——知識、經驗、智力、個性心理品質等因素的影響。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