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課程環境下的農村中學寫作教學,需要對寫作的本質、對象、價值等重新加以審視,落實學生寫作實踐的主體地位,從社會進步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變革教學方式,進行多維度立體式教學,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個性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新課程 寫作訓練 農村中學寫作教學 文體 以學為主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加上農村中學地處偏僻,教學條件較落后,學習語文的軟硬件都受到限制。這樣,在推進語文新課改時,農村中學往往會遇到更大的困難,而寫作教學是語文課改中的重頭戲,困難也是很大的。農村語文教師常常按教材中的步驟訓練作文,全班同學同題同步驟同要求同時作文,這樣無層次、無個性的訓練,學生如同在黑夜中摸索一般,無所適從,只好應付了事,導致學生寫作興趣消失,寫作水平低。寫出的文章語言貧乏,思路呆板,情感表達粗糙。學生無法在寫作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寫不出表達青春華彩的樂章。本人認為,作文是語文教學中“寫”的能力的體現。作為一種能力,要提高它,需要反復訓練才能做到,而師生互動,有個性的,極富農村中學生特色的訓練之路,才會使寫作教學變得有生命力。
一、重新認識寫作的本質、對象等,解決“寫作是什么以及寫什么”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边@就把寫作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聯系了起來。寫作是表達、交流、對話,也是發現、認識、創造。人們可以通過寫作去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與他人和自我展開對話,從而創造生活、完善生命。這就決定了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應發揮其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寫作的自主性、自由性、個性等方面,應盡一切可能解除束縛,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展示個性。寫作的對象包括自然、社會、自我;既可以寫經驗世界,也可以寫想象世界,總之,就是學生通過體驗和想象所接觸到的生活世界。那種認為學生沒有生活、缺乏生活的認識是一種成人化的片面觀點,應該拋棄,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都有著豐富的感受,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對寫作意義的認識。解決“為什么寫作,寫給誰看”的問題
要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必須樹立正確的目的意識和讀者意識,前者解決為什么寫作的問題,后者解決寫給誰看的問題。傳統的寫作教學,常常把寫作的目的簡化為應付教師和考試,學生認為自己作文的讀者是教師或閱卷者,把寫作僅僅當成取得分數的手段。由此所導致的后果是學生寫作行為的背后,并沒有一種強烈的興趣和持久的動力作支撐,相反,還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和厭惡情緒,最終形成寫作教學的惡性循環。因此,在寫作之前必須引導學生明確:為什么寫,寫給誰看。在教學中,可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目的意識和讀者意識,如辦板報、手抄報、搞展覽、投稿、互批互改等。通過創設寫作情境等手段,使學生對寫作意義的認識逐步加深,寫作動機不斷加強,寫作熱情不斷提高。這樣學生寫作文就會主動關心文章的文體、內容、結構、意義、語言以及格式等問題,許多原先視為老大難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寫作教學要以學為主,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
以學為主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應把這種新課程理念貫穿于寫作教學的每個環節。
(一)訓練學生的寫作語言
古人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闭Z言是文章的直接的表現符號,文章中精美的語言最能打動人,說服人,這樣才能“行而遠之”。而農村中學生在語言上更需要訓練。那么,語言訓練的素材從哪里找呢?本人認為,應當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辦法。其一,從模仿人手。老師精選范文,尋找語言樸實、精美,修辭精巧,能與農村生活相吻合,學生能理解的語句。并且,多進行造句訓練,句式的轉換、句子的擴展訓練,使學生增強語感,深刻理解詞義,使詞匯豐富。其二,摘錄。因農村書少,應盡量尋找書籍來看,如各科的教科書(如地理、歷史等),語文課本,圖書室有限的書籍,學生手中的書;全班合買一些書籍、報刊,設讀書角,力求做到各種資源都能用起來,把這些書中精美的句、段摘抄下來,分類做好筆記,并常常利用筆記當寫作資源庫,使每位學生詞匯的積累得到加強。其三,可從本地方言中吸收營養。福建各地方言是上古漢語的活化石,其中不乏有生命力的詞匯,師生可以共同探討,使生活中與現代普通話相一致的詞匯,“化用”到文章中,使文章平添情趣。其四,從口語訓練上,錘煉表達能力。每天的課堂上,開創5分鐘課前口語訓練課。其五,從電視上學習語言。電視臺播放的如“電視散文”、“人與自然”等節目,臺詞優美,意境美,有畫有音樂,是很好的藝術形式,可陶冶人的情操,更是最好的語言資源。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認真“聽”電視學語言,使語言能力得到加強。其六,農村各地中的祠堂、廟宇、家居客廳之上,對聯是最常見的,可以讓學生收集整理,品味詞句與修辭,也可用到文章中來,增添文采。一句話,讓農村中學作文語言的訓練,回到學生身邊的實際中來,開拓各種語言資源,加以學習,不斷積累,使寫作時能“有米可炊”。
(二)如何提高寫作思維
什么是思維?《辭海》中是這樣定義的:“思維是指導理性認識,即思想,或指理性認識的過程,即思考。是人腦對客觀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通常指邏輯思維,它是指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蔽恼率侨苏J識世界的反映。文章的謀篇布局,是人思考后設定安排的。構思的精巧,材料的取舍,詳略的安排,條理的清晰,主旨的創新,思路的新奇,這都離不開敏捷的思維。而農村學生思維相對呆板,應努力改變,訓練學生的作文思維,使之思維敏捷,提高寫作質量。
在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求異思維等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在文章中有多種表現,如新穎的見解、獨到的想象、有創意的表達、有新意的文體等,也可以通過對它們的評價來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第一,教師應有燃燒的激情,放松心靈,對美的事物有敏感,用幽默態度對待人生,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且,語文老師必須在文化上融會貫通,必須在堅持經典文化的基礎上,努力理解吸收時尚文化,使教師本身的文化品位深厚而又活潑,思維嚴密而又開放,教師自身思維方式跟得上時代的文化脈搏。這樣教師自身的活力經言傳身教,必然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維也會得到無形的訓練。而且,在作文指導之時,布置題目之后,老師應能親自教學作文,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不做紙上談兵之事。
第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平時,農村中學生不善于觀察,無法深入思考,體會不深。教師要指導觀察,擦亮學生的眼睛去發現美。葉老認為:“應有步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帶著強烈的感情去體驗生活,并從中提取生動有趣的東西作為寫作的材料。”新課改提倡合作探究學習,這方法很好??勺寣W生分組觀察,之后交流思想,探討心得體會深,收效更大。
四、積極借鑒國內外的寫作教學、考試和比賽經驗
國內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寫作訓練模式和考試、比賽經驗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鑒,比如流行于日本的生活作文,在英美等國家興起的自由寫作、頭腦風暴、研究性寫作,我國近幾年風行的話題作文和新概念作文等,我們可以把其核心理念引入到目前的寫作教學中,主要有:重視生活與實用;注重思維與創新;強調自由與自主。對于這些新的理念,我們應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將其中的有用部分融合到教學實際中去,用以解放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指導學生的寫作。
以話題作文為例。本來,寫作是為適應生活上的種種需要,“命題可以說是多余的”;但考試為了公平和便于評卷,又必須命題,這是一個兩難選擇。話題作文的流行和備受歡迎,就是因為這種命題形式在應試和應需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既充分考慮到考試的要求,又盡量體現寫作的主體性,尊重寫作自身的規律。話題作文的命題形式和評分標準對寫作教學產生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但是,如果把話題作文作為寫作教學的唯一形式,只強調自由而忘了規范,只看到結果而不重視過程,恐怕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綜上所述,新課程環境下的寫作教學,是一項技能訓練,更是一種綜合性教育實踐活動。因此首先要以學為主,從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出發,進行多維度立體式教學,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人格;其次,當前最緊要的任務并不是教給學生太多的技巧,而是想方設法解除妨礙學生寫作的束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