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中學教育的中心和統帥。教育規律表明,德是學生個性的主導因素,對智、體等諸多方面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班級,更應該發揮德育的基礎作用,加強班集體思想建設,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個優良的小環境,從而形成大環境——中學整體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要創造良好的小環境,首先要注重學生的行為規范,重視規章制度的建設,抓好新生的起始教育。
—個新的班集體,往往是由在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勞動觀點、身體素質等各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的幾十名不同的個體組成。要想建立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達到整個優化的目的,必須重視規章制度的建設,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用規章制度來約束其言論,指導其行動;用正確的思想理論,來教育其思想,用健康的活動來陶冶其情操。班主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民主意識、接人待物、氣質風度、儀表語言、工作作風等許多方面都會成為學生仿效和學習的對象。因此,班主任不僅要做好修身自律,還應扮演好幾種角色。
首先,要投入真摯的感情,愛如慈母。
作為班主任,在接納新生之后,要盡快熟悉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盡快叫出新生的姓名,學生對班主任自然就多了份親近感,少一份陌生感。有時可根據學科的特點(如英語課),把每個學生的名字和英文全部敘述一遍,使學生們覺得他們已在老師的注視關切中了,也讓他們在心理上對班主任產生尊敬和信賴,這樣就可在短時間內建立一種互相平等、信任,相互關注的師生關系,對于單親家庭的學生,更應該關心他們的生活,對他們多一份愛心,多一些接觸的機會。從感情上貼近他們,精神上支持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盡可能地傳遞給他們來自班主任的溫暖,使他們感到并不孤單,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性格。
其次,尋求科學的教育方法,管如嚴父。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以“我”為中心的“自由”意識膨脹,周圍的人往往是溺愛多于管教,對這樣的學生如果運用強硬的手段去教育,意志薄弱的學生往往受不了,甚至出現問題。如果對他們的缺點、錯誤,先讓他們自己寫出說明書,說出自己當時為什么要這樣做,再由此而引導他們認識到其錯誤所在,讓其自我反省,自我戰勝,增強自律意識和是非觀念,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生活和學習中,抓住小錯不松手,大錯自然就不敢抬頭,要經常進行公德教育,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與別人和集體的關系,找準自己在班集體中的位置,培養他們對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樹立整體意識,嚴格自律,塑造自我形象。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要有一個素質良好,能獨立工作的班干部隊伍。因此,班主任必須抓好班干部的選拔和培養教育工作,使他們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對班干部要嚴格要求,又要多加指導。樹立其形象,運用其才能,發揮其作用。隨時發現和腎定他們工作中的成績,激勵他們的創造性。抓緊他們的學習,支持他們的工作,讓他們在相互對比中找出不足,在相互學習中取長補短,在開展活動中增長才干。讓他們帶領全班同學去學習、去勞動。由他們去管理班級、組織活動,充分發揮班主任助手的作用。那些思想品德好、學習努力、能廣泛團結同學、熱心為同學服務、有責任感、有一定工作能力、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的學生干部,必然會帶出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守紀的班集體。要創造良好的小環境,還要重視班級個體成員的細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