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和非預設性的因素。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當出現意外時,教師是生拉硬扯地把學生的思維拉回到預設的軌道上,還是裝作沒聽見,或者是因此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呢?我想這些做法大家都是不認同的,也是不應該出現的,那么作為教師應該如何站在新的視角進行新的探索,正確對待課堂中出現的“意外”,從而展示教師的教學魅力,讓課堂散發應有的光彩呢?
巧用幽默,愛心感化。有一學生屬“特困生”,一到上課,就往桌上一趴,身子一蜷,不一會兒便能甜甜地進入夢鄉。對此,我非常的惱火。但我清醒地認識到如果用訓斥加批評等方法簡單粗暴地處理就會造成師生的矛盾,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就會拉大。何不來點幽默,活躍一下課堂。趁著他似睡非睡之時,我抓住時機提問,結果可想而知。于是我說:“你又去見周公了?周公對你說什么了?我想他一定會說:某某同學,不要再到我這兒來了,趕快回課堂去吧,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在笑聲中,大家(包括這位學生)精神為之一振,課也聽得格外認真了。
引導“意外”,激活思維。一位老師正在上課,課將結束時,一只蟬突然從一個學生的抽屜里飛了出來,嗚叫著在教室里盤旋。幾十雙眼睛一下子為之吸引,一時注意力難以回收。這位教師干脆不慌不忙地笑著說:“看來同學們對這節課的內容掌握得很好,連蟬都幫你們宣告‘知了知了。’既然這樣,下面誰能把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概括地總結一下?”同學們在心神意領的笑聲中重新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直到下課。
備好功課,收獲喜悅。教學中我們倡導“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所以我們備課時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地了解,預想課堂中的種種可能。新課程指出教學不是預設的教案,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只有科學而精心地進行課堂教學預設,才能為精彩的生成準備,使之達成預設,促成生成。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意外”是一種資源,讓人思考,讓人進步。無數的教育家,特級教師都是在“意外”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只有不斷地面對“意外”,解決“意外”,積累經驗,不斷地磨煉自己,使自己的各項教學能力不斷提高,你才能在“意外”到來時候沉著對待,化腐朽為神奇,才能提高你的應變能力,才能深深體會到教育的真諦。
尊重“意外”,正確引導“意外”,就是鼓勵孩子,也是每一個愛孩子的老師最希望達到的境界,讓孩子在“意外”中成長,讓教師在“意外”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