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比較重要的一種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影響一個人發(fā)展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諧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所以各地幼兒園都把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作為重要目標,我通過對許多幼兒的觀察與了解,發(fā)現絕大多數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自信心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懼怕陌生人,依戀父母,對新的環(huán)境比較難適應,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適應這些變化。
2.不主動要求參加集體活動,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
3.遇到問題,缺乏主見,自己常常回避,不去努力解決,聽從他人的安排。
4.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總是害怕失敗,給自己造成沉重的心理重負。
5.對自己特別挑剔,不滿意自己的行為結果。
6.很難與伙伴建立友好關系,表現得很孤獨。
導致幼兒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和調查交流,發(fā)現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
1.過度保護而缺乏必要的鍛煉
由于幼兒缺乏積極思考、實踐的機會,幼兒無從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而影響其自信心的樹立。
2.對幼兒態(tài)度的否定和評價的隨意性
老師、家長對幼兒的態(tài)度和評價對幼兒自信心發(fā)展有直接影響作用,幼兒的自我評價往往缺乏獨立性,他們更容易輕信和接納成人的評價。有的家長對孩子有過分的期望,經常指責孩子的缺點,并‘j其他小孩進行比較,經常說哪個小孩什么什么好。成人的這種否定和消極的評價,往往會使幼兒產生“己不如人”的感覺,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很差、很笨,會嚴重影響他們自信心的形成。幼兒接受外界的否定評價,并固定下來成為評價自己的依據,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自卑。
3.幼兒自身特征而引起發(fā)展水平的差異
每個幼兒由于其遺傳素質、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為、性格、智力等,這樣在幼兒之間就存在著個別差異。幼兒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時得到彌補,從而導致自信心的不足。如果教師不了解幼兒的真實情況,一把尺子來衡量,這些幼兒就不可能有什么愉快的情緒體驗和獲得成功的機會。時間久了,易導致幼兒產生自卑心理。
那么怎樣來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呢?總結經驗如下。
1.肯定、鼓勵和賞識幼兒
成人的肯定和鼓勵對幼兒產生自信心理至關重要。幼兒自我意識還未發(fā)展起來,缺乏自我評判的能力,必須從父母、老師和同伴對自己的評價中才能認識自己,同時幼兒的心理特點是,希望在完成每一件事以后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賞,在愉悅中建立自己的自信,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故肯定、鼓勵和賞識孩子,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獲得成功感,促使他努力進取,爭當好孩子。當然肯定、鼓勵和賞識孩子,也要把握好賞識教育的時機,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當孩子遇上失敗時,當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孩子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和父母應該給予鼓勵,給他們一個擁抱,給他們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行,我相信你……”。這樣孩子做什么事都將會充滿自信。
2.創(chuàng)造機會,鍛煉幼兒,享受成功的快樂
幼兒時期是各種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應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發(fā)展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機會獲得成功和滿足,從而產生自信心。集體是鍛煉幼兒最好時機,使幼兒能夠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不同層次的幼兒對成功的體驗存在個體差異。同時集體生活也是鍛煉幼兒的好時機,讓每個幼兒在全園年級或班集體面前展示特長和優(yōu)勢,可以滿足和發(fā)展他們的表現欲,提高他們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家園密切合作
《綱要》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幼兒缺乏自信心,過分自卑,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家庭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家園配合、協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經常與家長們取得聯系,了解幼兒在家在園的表現,及時針對問題采取恰當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做到愛護尊重每一個幼兒,肯定幼兒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在對幼兒評價時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盡可能多地積極評價幼兒。同時要給孩子鍛煉和發(fā)展的空間,鼓勵、尊重幼兒,讓其感受到大家的關愛和信任,以真實和理智的愛,使他們成為新一代心理品質良好的挑戰(zhàn)者,使他們在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更好地開拓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