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的著名學者能夠取得成績和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就是因為在青年時期對學習和所從事的事業有強烈的愛好,推動他們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里辛勤耕耘,并取得輝煌成績。只要有無限的熱情,一個人幾乎能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
關鍵詞 興趣 積極性 方法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課的積極性呢?我覺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換個形象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處于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可敬可親形象的樹立對于活躍課堂氣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劉可敬可親的教師,學生更易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態度冷淡,那么,學生必然心灰意冷,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老師上課必須力求要做到可親可敬。
首先,老師要可親。在課堂上,教師要滿懷激情,精神飽滿,面帶微笑,親切自然,不可冷冰冰,板起而孔。學會關心學生,隨時注意觀察把握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情況,為學生釋疑解難,不可不顧學生,只顧一味講課。課堂上,老師切忌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待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果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課堂紀律,老師應盡量采取暗示方式,如提問,適當提高語速或語調,使學生自覺認識并改正錯誤,不可粗聲暴氣,動輒當眾訓斥,這樣,只會惡化師生關系,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其次,老師要可敬。這就要求老師有較高的師德修養,能嚴于律己,虛心好學,敬業愛生,盡職盡責。當然,老師還必須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比較淵博的知識,要熟悉教材,教學要目的明確,重點突出,要講究教學的方法藝術,啟發得當,形式新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歷史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
二、換個開頭
歷史課堂的導語,具有溫故知新、承上啟下,啟發誘導的作用。常言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人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歷史課堂的導人方法很多。比如:(1)故事開頭法。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有許多有趣故事,而學生大多愛聽故事。在教學中,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就可以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為后面課堂教學作好鋪墊。(2)影視導入法。歷史題材電視、電影特別多,其中有許多與歷史知識相關的情節。比如講重慶談判、皖南事變、四渡赤水、三大戰役等。教師事先備好課、設計出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觀看影視劇,從而做到有的放矢。(3)懸念法。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頭,巧妙提問,故弄玄虛,制造懸念,啟發學生思維興趣。當然歷史課的導入方法還很多,比如題眼導人法、幽默笑話法、復習提問法、解釋題目法、運用詩詞法、欣賞歌曲法、運用圖片法等等。總之,老師要根據自己所講的內容,設計各種形式的開頭,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課未始,興已濃”,促使學生迫切學習。
三、換種方式
目前我校大力推行“三案六環節”,課堂上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許多成績差的學生心里有自卑感。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往往只是學習優異者的課堂,他們在課堂上能得到更多的表現機會,而大多數學生往往是緘口不言,只是被動的旁聽者,看著其他同學的踴躍發言更增加了他們的自卑感。而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在分配小組時就考慮到了學生的個別差異。組內每個成員在積極承擔并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每一位學生要被指定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例如小組長是領導者,引導小組活動,確保每個責任人按時完成任務;小組成員有的擔任記錄者,要分發小組學習材料,記錄討論結果、成員貢獻率等;有的擔任激勵者、激勵所有小組成員參與活動,要求各抒己見;有的擔任檢查者,要檢查每個成員的掌握程度等。此外,我們也可以運用知識競賽法、上臺演講法、小品表演法、多媒體等不同的方法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總之,在歷史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比較多。作為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三案六環節一體地融合在教學之中,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做到“動之以情”,鼓勵學生“愛學”;通過“授之以法”引導學生“會學”;經過“助之以成”幫助學生“學會”。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向上的情趣,可以轉化為學習動機,用這樣的動機去推動學習,必然會產生積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