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從今年起,全市各校重視學生“三會”的氛圍越來越濃。“三會”,就是會自學、會休息、會健體。會自學,就是學會自主學習,注重學習方法,制定學習計劃,做到預習與復習相結合。
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如何讓學生會學習?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鉆的體現!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
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由于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于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