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教學了第十一課課文《讀書莫放攔路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是習慣篇9《隨時使用工具書》的延續和深化。這篇課文中“攔路虎”這個對生字形象的比喻,準確地概括出生字對我們閱讀的危害。而且也告訴了我們勤查字典是掃除“攔路虎”的最好方法。
為了更好地導入這一節課,更加突出字典在我們閱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在教學這篇課文前,做了個簡單的調查,我將初中語文里的一篇課文打印下來,發給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一個晚上把課文通讀下來。第二天我專門花了兩節課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來朗讀課文,可惜的是全班32個學生,真正能把課文一字不錯地讀下來的只有兩個學生。再從文中列出10個詞語讓他們來理解意思,結果全班沒有一個學生全會。于是我讓家里有字典的學生站起來,結果全班站起來29個學生。
這次調查的結果確實說明了字典在大多數學生的身邊沒有一個用武之地,字典在他們的身邊只是擺設。更多的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應付父母。這個結果也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培養孩子在閱讀中查閱字典的習慣已經迫在眉睫。學生沒有養成這個習慣,也是我們語文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大家,攔路虎危害很大,不容忽視,所以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查字典,這是解決攔路虎的最有效的武器。在讀書時身邊放一本字典,一遇到“攔路虎”便去找它幫忙,還可以在自己的書上記下生字的讀音和意思,如果一口氣湊下去,還可以先用筆把生字圈下來,等讀完了,再來從字典中尋找。總之,要把生字解決,必須勤查字典。
可是,在我們如今的中小學生里面,又有多少學生在閱讀時身邊放著字典呢?即使放著字典在身邊的那些學生又有幾個在遇到“攔路虎”時會去查閱呢?他們往往把字典這個最好的助手打入冷宮,置之不理。有時遇到生字組詞,就會拿出輔導書里面的詞語,抄下來就萬事大吉或者越過“攔路虎”就算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久而久之,就把查閱字典的習慣遠遠地拋開了。況且閱讀在我們語文教學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我們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知識的重要保證,那么字典又是我們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