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日益緊密結合的今天,合作學習是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大多數學校都或多或少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一些合作的學習方式,但大多數合作學習都過于形式化,并存在著各種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合作學習 互動 交流
在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到廣大教師的心中,以倡導學生合作探究為主的新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問題,值得我們展開深入的研究。
一、合作學習的內涵
為了更有效地把握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方式,從而加以更好的利用,我們首先必須弄清楚合作學習的內涵。合作學習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等為理論基礎,以開發利用課堂教學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的合作作為其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與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以小組成員相互配合的合作性活動為主體是合作學習區別于傳統班級教學最本質的特征。
根據以上認識可以將其概念表述為:“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二、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的問題
初中大多數數學習題有著嚴密的邏輯性與高度的概括性,在例題、習題中。還隱藏著很多沒寫明的東西。合作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揭示隱藏在具體習題中的一般特征,推廣為某一類對象的普遍性質。使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處理問題,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揭示解題規律,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
但是,從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合作學習大多還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具體表現為:一是分組的隨意性比較大。有的教師經常采取隨機的分組方法,很少考慮到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以及性別等個體差異的均衡搭配。二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有的教師片面追求形式,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與和討論時間。三是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四是缺乏群體的意識。合作時熱熱鬧鬧,匯報交流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沒有形成共識,只能說自己的觀點。
三、如何使合作學習更有效
1.轉變教師角色觀念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該如何定位呢?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或者站在講臺前,或者輪流轉幾圈,看看這組,又瞧瞧那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也就不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教師的角色沒有發生轉變。在課程的啟動和導引時,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創設合作的情境時,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組織者:在控制課堂正確進行時,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促進者、合作者和指導者;而在評價時,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則主要是指導者。總之,教師的角色無論怎么變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都應該把組織和協調學生的活動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師要全面的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正確的把握其精神實質。
2.設計恰當的合作環節
目前,在初中數學實際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一般并不單獨的使用。在整個課堂教學系統之中,它的使用常常要和其他的教學組織形式,如教師的講解、示范、提煉以及學生的獨立學習等結合起來才能進行。因此,在什么情況下適合展開合作學習是一個非常有講究的問題。筆者認為只有根據這堂課具體的教學內容、課程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等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夠較好地發揮其作用。因此開展課堂合作教學活動時還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問題。(1)設計的合作學習內容要合理。在合作學習教學中,首先要創設問題的情境,向學生展示合作學習的內容,呈現合作學習的目標。開展小組活動一定要找準好時機,針對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為了使合作學習真正富有成效,作為教師必須深入的理解教材,精心設計適宜于小組合作的問題,問題設計需有層次、梯度。(2)討論要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能更好進行。教學中,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究的問題,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其認知能力作為基礎,而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
3.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環境
(1)合理的編制小組。①是教師應盡可能準確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小組人員,一般不應將水平差距過大的學生集中到一起。②是體現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組合原則,既要求避免無拘束的自由組合,又顧及學生的意愿。③是要實行動態組合管理。(2)合理的編排座位。合作學習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為便于教師講授和點撥,便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要打破傳統的秧田式座位編排法,根據需要靈活的選用圓形,馬蹄形、小方塊形等多種座位的編排方式,以滿足合作學習的需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3)選擇好小組長。合作學習小組長是小組討論學習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小組集體意見的整理者與反饋者,選好小組長的意義重大,教師需要認真對待。
4.建立實效評價方案
教師對合作學習的過程與結果進行適時的評價激勵,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意識的強化、合作學習自覺性的提高。但教師的評價激勵應該要科學。一是要以小組總體的表現為依據,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認識到僅僅有自己好還不行,還得讓小組都好。讓那些毅力、動機、責任心相對較弱的學生在教師的評價過程中,產生積極的群體壓力并能夠轉變壓力為動力。在以后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效仿能力強者,從而提高小組整體合作學習的效果。二是評價激勵既要重視成績。還得重視不足。合作學習小組與學習個體不同,教師需要對好的小組給予一定肯定和鼓勵,而對較差的合作學習小組,也沒有必要勉強作表揚。教師應當指出他們的問題并設法幫助他們分析出原因,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更能激發他們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在以后的合作學習過程中認真總結經驗,努力搞好合作學習。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邦淑貞,對合作學習課堂結構設計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