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各種資料介紹的學習方法很多,我這里根據自己的實踐和教學體會給同學們提幾點有關學習的建議。
一、課堂是主要戰場
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上課的時候要專注,課堂上的知識一定要消化,聽不懂的問題,課間10分鐘趕緊抓住老師講解,可謂“成也課堂,敗也課堂”。有的同學很“聰明”,常常認為老師講的內容自己早已掌握,課堂聽講是浪費時間,所以,他們總是喜歡搞自己的一套,自己買了好多的習題去做,上課時,老師在上面講得熱火朝天,自己卻在下面“埋頭苦干”,這樣不僅容易漏掉知識點,而且學習效率往往比較低。一個放棄主戰場的學子,無論如何是考不出好成績的。在聽講過程中,積極配合老師,跟著老師思路走非常重要,很多同學有這樣的體會,在配合老師的同時自己的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效率更高。
二、不贊成“題海戰術”
各出版社的資料很多,所謂“題海無涯”,天天埋頭做題,一輩子被“淹死”也做不完。當然高中的學習離不開做題,但不能完全依賴于做題,我們做的題應當精選而且適當。做題的最佳思路是“讀——解——反思”,通過做題尋找、搜集同一類型題目的不同解法及不同題目的相似解法,這樣形成解題模式以備考試時用。
語文與英語是個長期積累的問題。應多看、多寫、多說。適當做題是必要的,但不要湮沒于題海。聽英文歌,看英文雜志、電影、新聞,都是增長詞匯量、鍛煉閱讀和聽力的好方法。一般說來,情景中的背單詞,比單純的背不知好多少倍,而且也能培養興趣。
至于理科,做題是很必要的。很多同學覺得老師講的都理解了,但到了做題時,又不知如何下手。積累經驗靠做題,但做題未必能積累到經驗,要看你做題的質量。你做完一道題時,就把它扔掉了,如果這樣,那你白做了。記不住,更無法舉一反三,除了作為自我安慰之外,沒有其他用處。想一想它到底是什么類型,這一類型有沒有什么通法,以前是否做過類似的題。多做總結,再碰上同類型的題。就能得心應手。有些題目看似同類型,卻有自己的特殊之處。這樣的題不多,卻很精妙,也很棘手。對于這樣的題目,只能靠記住。不過題做多了,記多了,靈性也就出來了,所以也不是死記硬背。
對錯題的處理首先不要害怕,不要灰心。其次要記下來,多反思。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說,也有很多人在做,但未必做得徹底。僅僅抄下來,等以后看,說實話,以后沒有那么多工夫。隨時記,隨時思考,隨時總結。還有那些因為粗心,或是考慮不周全而錯的題,安慰一下自己,然后放過去?當然不行。要強迫自己去想這題有什么陷阱,這種類型的題常常會犯什么錯誤。做的時候盡量避免??赡軙绊懽鲱}速度,但時間長了。細心也會變成一種習慣。
三、筆記的整理也很重要,筆記一般分為課堂筆記和糾錯筆記
1.整理好課堂筆記
課堂筆記用于記錄課堂上重要的知識點和聽課過程中產生的疑問,使知識更加精煉和系統,并方便課后和老師交流,向老師詢問。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課堂上同學們能掌握80%就不錯了,還有20%的內容需要課下再琢磨才能掌握。記筆記便于課下鞏固思考,是和遺忘作斗爭,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記筆記并非將老師講的一字不漏地記下,而是撿重點、難點、自己的需要與不足去記,而老師在講這些內容時,一般會進行強調,或者進行同步鞏固練習,同學們完全有時間邊聽邊記。通過耳聽、手寫和課下鞏固,使知識的掌握率大大提高。
2.建立糾錯筆記
(1)用于糾正平日練習中出現的錯誤,便于日后復習和提高。糾錯本上的錯題記錄了知識結構的薄弱之處和思維方法的偏執,暴露了自己在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這些不足往往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勢、不良習慣等,是需要下工夫才能糾正的。但要將全部錯題摘錄下來實在費不少精力,要有選擇的整理,只需選出確實有價值、值得再看的精品。通常把做錯的題目多看幾遍,找出自己錯的原因。對每一道題的真正掌握,都意味著自己的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2)記錄平時遇到的自己感覺有意義的、有技巧性的、方法典型的題目。這是一個邊整理邊思考的過程,每整理—個題型。都要用心去理解和領悟,可以加上自己隨時的一些感慨、感想及處理這個問題的新思路,這樣整理出的筆記是—件不大不小的‘l藝術品”。
對于糾錯本和筆記本,不要讓它成為擺設,要經常去翻看、研究,每次翻看研究都感到有新的收獲,才能發揮它的功效。對自己要樹立一個目標:做錯的題,只許錯一次,不準錯第二次。
四、手要勤
記不住的東西盡量到課本中去找。一個英語單詞,忘記了意思或者不懂用法應該到課本生詞出現的原文中去查,不是僅僅看這個詞,而要看有關的這一句話甚至這一自然段。這樣既記住了單詞又熟悉了課本;一個公式不熟悉,查課本看這一節甚至這一章,尋他的來源或是推導過程、適用條件,這樣記憶更加深刻、牢固。這不是麻煩,這是在磨刀。
如果同學們真正地這樣堅持做下去。那么在學習時就會得心應手,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