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分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市場力量的作用和政府的宏觀調控下,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具備相當規模的民辦高等教育系統。
1.民辦高等教育機構類別呈現多層次性
目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辦學機構主要有以下四類,第一類是傳統的學歷教育機構。這類具有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資格。學校的教師和學生與國家舉辦的公立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學校的招生納入國家統一年度計劃。學生畢業后自主擇業,學制基本上是2-3年的高等專科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第二類是文憑考試教育機構。這類屬于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學校,自身不具備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資格,必須按其所在省、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錄取分數線統一招生,通過國家、省或直轄市、學校三級考試合格者,可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
2.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呈現多樣化
依據不同的標準,我國教育理論界對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按辦學的運行機制,將民辦高校劃分為以下四種發展模式,其一,注入式。這種模式是以市場機制作為配置教育資源的基礎性手段,以大型私營企業、企業集團或個人的投資為依托,以高質量辦學水平換取市場信譽,通過教育與資本聯姻,獲取民辦高校運轉與發展的資金和教育市場的份額。其資金的注入方式主要有,中外合作式、股份合作式、教育集團運作式、企業集團投資式等。學校的內部管理實行企業化運行管理模式。其二,改制運作式。這種模式是在保持原學校國有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實行學校財產所有權與學校辦學法人財產所有權的“兩權分離制”,即校、董分離的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3.民辦高等教育辦學運作機制的準市場化
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已具備市場化運作的特征:第一,辦學資金基本上自籌。學校一般以企業、企業集團、社會團體、外資或個人等社會力量的投入為啟動資金,學生學費是學校主要財政收入和自我發展資金。大多數民辦高校辦學資金依靠“以學養學”。第二,生源渠道多元化。生源以應屆高中畢業生為主體,向兩頭延伸形成了包括高考落榜生、社會待業青年、職業中學畢業生在內的廣泛的生源渠道。第三,專業設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
4.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面臨的主要危機
經費問題、質量問題、道德問題構成了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的三大危機,三大危機是公立和私立高校普遍面臨的共同危機,但經費危機和質量危機在民辦高等教育機構表現得更為明顯。具體而言,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危機之一:經費不足的危機。危機之二:教師隊伍的危機。危機之三:校舍不足的危機。
二、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舉要
1.法律保障問題
我國民辦高校快速發展,但至今還沒有一部有關民辦高等教育的正式國家法規。民辦高校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立法的滯后,使民辦高等教育的投資者利益得不到保證,嚴重制約了民辦高等教育辦學條件的完善和資金的再投入,從而影響了民辦高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更值得—提的是,民辦高校的辦學行為缺乏規范,社會褒貶不一,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2.公平待遇問題
從民辦高校的角度來看,民辦高校的辦學環境還是不容樂觀,其中相當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公辦、民辦高校之間的公平待遇I,口]題。民辦高校不僅得不到國家的投資,而且在辦學環境方面也得不到應有的公平。除了得不到政府補貼的公用經費外,在學生的待遇、教師評獎和科研、教師的人事檔案保管和養老保險金繳納、土地征用和稅收、畢業生就業等等,許多方面都得不到政府部門政策的支持。
3.經費籌集問題
民辦高校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門對舉辦高等教育的剛性要求,要參與國內已經舉辦幾十年、在教育市場占絕對優勢的公辦高校的競爭和民辦高校同行之間的競爭。要接受加入WTO后國際高等教育的嚴峻挑戰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資金問題是個瓶頸,已成為民辦高校校長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4.科學研究問題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并沒有真正履行科學研究的職能,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科學研究體系中,民辦高校事實上是被排除在外的,國家現行的有關科研政策也不利于民辦高校進行科學研究。為此,培植和增強民辦高校科研職能要受到重視并應制訂相關政策。
三、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展望
1.民辦高等教育將占領潛在的巨大生源市場,民辦高等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 據報道。目前在城鎮企業1.4億職工中,技術工人只占一半,其中高級技工僅占3.5%,而國外高級技工在技工中比例:美國38%、日本31%、前蘇聯39%。總之,在滿足適齡青年求學的需要,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等方面,民辦高等教育都將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2.民辦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民辦高校評估提上議事日程
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評估的基本任務就是為了準確地了解教育活動中的實際情況,并進行科學分析,對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作出評價,為學校改進工作、深化改革和教育管理部門改善宏觀管理提供依據,為民辦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
3.民辦高校注重品牌戰略,建設多樣化的師資隊伍
民辦高校品牌的競爭,就是學校形象的競爭,所以塑造學校的形象,將是民辦高校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許多民辦高校已經高度重視自己學校的師資品牌、專業品牌、社會品牌、質量品牌、信譽品牌等,品牌是一個學校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民辦高校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之—師資,是未來民辦高校品牌的基礎和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源泉。為此,民辦高校必須改變家族式的辦學模式,實現辦學的科學化和專門化,為引進人才創造暢通的渠道和有利的條件,建設多樣化的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