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江蘇“五嚴”規定出臺后,過去一些教師靠“題海術”“搶課法”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都行不通了。全省教師都積極地探尋“高效課堂”之路。應該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走向主動。
從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角度,物理和其他科目相比,有劣勢也有優勢。劣勢在于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其優勢是。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往往一個有趣的實驗就能吸引所有學生的目光。教師就要把這個優勢充分放大,不僅要把學生的畏懼想法趕走,而且要讓學生喜歡物理。
物理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意識、精神、能力為宗旨,以問題解決為主攻目標,以學生探究為主線,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實驗方法并操作、體驗科研過程為主要學習方法,其流程為:
一、創設情境
故事是情境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這個故事必須包括幾個要素:
1.故事必須要包含學生要學習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在內。
2.要有學生所面臨或待解決的物理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比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提高一個層次。
3.這個故事應盡量源于現實生活,是學生所熟悉或生活上可能會遭遇的情況,讓學生有機會以所學到的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探究過程
該過程包括從創設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并設計實驗,觀察實驗,收集數據,交流合作,評價證據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設。
1.發現提出問題,學生會從教師創設的隋境比較容易地提出類似于乒乓球為什么做曲線運動?
2.猜想和假設,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猜想是不是與物體周圍的壓強(壓力)有關呢?為什么物體周圍壓強會改變呢?從情境中,學生比較容易地發現物體周圍的氣體是流動的,進而猜想是不是流動的空氣會影響物體周圍的壓強呢?
3.設計并實施實驗,該探究中,對于改變氣體流速的方法,學生容易想到用嘴吹,電吹風吹等。教師加以引導,對于初中生來說,設計實驗中的實驗器材的選取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從實驗中可能涉及的過程及根據實驗的目的進行引導提示,選取紙條、氣球等物品。可進行以下實驗:(1)把紙條的一端放在嘴唇的下方,向前吹氣;(2)把氣球懸掛起來,向氣球的一端吹氣。觀察實驗現象。
在設計實驗時,教師應力求設計的實驗新穎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好奇心出發,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實驗的操作中來,而不是當成老師要其完成的任務。只有讓學生喜歡物理實驗,喜歡探究,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其創新精神。
4.討論,交流合作,這主要指根據觀察的現象和收集的數據,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間的信息的交流,對信息進行分析討論。在該實驗中,學生不難發現,物體會朝吹起的反方向運動,得出氣體流速大、壓強小的結論。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師”,學生之間的討論,往往會有新的問題的發掘。一個人的知識面是有限的,只有集眾人的智慧才能有最好的創新。加強交流合作,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善于交流合作。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實驗不僅是一種操作,還是一種思想方式。這一特點決定了物理實驗教學在培養創造型人才方面具有的獨特的功能。教師運用各種手段和媒體創造情境,按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學習,輔導學生設計實驗去探究,而不是包辦代替學生去處理信息。教師在構建實驗教學模式時不僅要考慮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正確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個主動發現、主動探究的環境,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使實驗不僅是驗證科學規律、培養實驗技能的課,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