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的工具和載體,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能不能使學生樂于閱讀,關鍵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我們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大膽拓寬課外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斷挺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1.引導學生閱讀原著。有些課文是長篇名著的節選,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生命的意義》等。學習這些課文時,就可以引導他們去閱讀原著,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了解更多的知識。
2.為所學的課文找“朋友”,找“朋友”的方法很多,可以老師找,復印下來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找,把學生帶到圖書室,讓每位學生自主為教材找到一位“朋友”,并寫出找這位“朋友”的理由,讓學生自己主動尋找。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略讀、精讀的能力,同時也訓練他們求同存異的思維能力。
二、向學生介紹有益的讀物
目前,圖書市場良莠不齊,書室中難免存在一些包含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不健康內容的書籍,這些書籍極易使青少年產生興趣。再加上青少年學生本身就具有好奇心,喜歡刺激,但由于他們的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控意識薄弱,很容易受到誘惑。為此,加強課外閱讀的管理和指導,是語文老師的責任。我們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讀一本好書,就是與高尚的人談話,受益不盡;讀一本壞書,就是與卑劣的人同行,貽害無窮。讓學生能從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線,在選擇讀物是有所取舍。
我們可以讓學生明確《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目標的要求,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由學生自主選擇確定自己的課外閱讀書目,之后再制訂一份閱讀計劃,這樣既可以減少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又可以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我們還可以推薦一些新課程推薦的中外名著;如《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母親》等和榮譽“茅盾文學獎”的當代文學作品,科普科幻讀物以及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等,都可以作為學生閱讀的對象。
總之,閱讀是搜索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拓展課外閱讀的時空、范圍,推薦課外閱讀對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確定課外閱讀目標,正確疏導,使閱讀科學化等方式,來正確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能力,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的感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