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一書中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行和發展。今天就我親身經歷,談一談粗淺的認識。
一、要讓數學走進生活,選擇生動有趣的材料
素材是否有趣,是教師進行教學的物質基礎,要盡量將我們手中擁有的材料引進生活或使之貼近生活,符合生活,或者從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提取素材進行教學,這既是新課程標準的第一步,也是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第一步。
1.重組學習材料
數學問題需來源于生活,但有時又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例如:三(1)班有40人去春游,在租船時,一條船可坐12人,問需要租幾條船,還有幾人沒有能坐上?怎樣列式解答?學生紛紛舉手列式,40÷12≈3(條)……根據實際情況找出正確答案,學生就齊聲回答:應該租4條船。
2.根據學習內容,選擇身邊的材料
在小學數學三年級的教材中,應用題中出現最多的是修路問題,這很直觀,學生也容易理解。我把它改為每小時走多少路。寫多少字,然后要求自己的速度,按照變樣的速度走兩小時,3小時能走多少路,寫多少字或者要走100米,寫100個字需要多少時間。用這些生活中的學習材料不但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增強了學習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生活的能力。
二、讓數學走進生活
1.數學的實際生活應用
數學它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并可以借助數學語言來表達和交流。
2.動手操作。展現數學生活
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和探索圖形的形狀,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中。我先讓學生口述見到的“角”,以此來導人新課。并告訴學生:其實在你們身邊就有許多的“角”,此時學生一個個都聚精會神地聽,并周圍四處尋找。然后就找出:佩戴的紅領巾,雙手伸直向上后形成的角,展開手指后形成的角等等。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動腦。再歸納總結,從而推斷出自己的結論,展開數學思維活動,從而抽象出課本中的“角”。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多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這樣才能讓數學真正走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