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新理念指導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應激發興趣和求知欲,優化課堂結構,,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變苦學為樂學、交被動學為主動學。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爭取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興趣 游戲課堂 情感合作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幾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加強情感教育。構筑師生平等和諧的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構筑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因為英語學習是一種語言學習,通過情感因素的培養,盡可能排除學生學習英語的各種心理障礙,創設良好、輕松、民主的氣氛,使學生在學習時有愉快感,沒有精神壓力和負擔,這樣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感情投入。通過日常教學中許多細微之處對學生科學引導、熱情幫助,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對自己的關懷,時時刻刻感覺老師在關注自己,使之“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師生之間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對英語課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由厭學轉化為好學、愛學、樂學。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批評的藝術和技巧,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使他們認識到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愛護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對它們誠摯的愛,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融洽,興趣盎然地學習。
二、運用電教手段。模擬真實環境
在教學中,利用實物、圖片、掛圖、錄音機,多媒體等手段進行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學習語言最怕缺乏語言環境,課上沒有英語氣氛,會使具有好動、情感易變特性的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網絡已深人家庭、學校、社會的每個角落。運用多媒體,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把抽象的語言、單調的詞匯、語段,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就會深刻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其學英語的能動力。
三、重在參與。適當競爭比賽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造一種積極的氛圍,采用競賽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會起到強化定向作用,有利于充分發揮參與者的創造力和競爭力。比如在平時的作業中,我采用符號方式進行激勵,但如果有些學生在本子上被老師寫上“good”,到最后還要看誰的“good”多,這樣誰都不甘落后。同時,組與組、班與班之間也有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其學習興趣。
四、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課堂時間短,學習內容少,課外要廣辟途徑。創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能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例如:舉辦英語文娛晚會、故事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演講等課外活動,從報幕到解說,從評比到頒獎,一般不準使用漢語,盡可能讓學生全部使用英語,這類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說英語的真實場所,學生們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同學的表演之后,極大地調動了他們說英語的欲望。
五、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學生學習為了應用,向學生說明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證實生活中無處不用到英語的事實。真正理解為什么要學英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隨時舉例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英語。如巧克力—chocolate,錄音機上有播放—play,停止——stop,開電源——on,關電源—off,還有藥品的英語使用說明書等等。
當然,在教學中,并不是單純地使用其中的某一種方法或技巧。將這些方式、方法有機地組合起來使用,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從而使學生由對教師的講話感興趣轉變為對教學的內容感興趣,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