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件絕不是點綴課堂的飾物。更不能讓其演變成一種時髦的風潮。下面筆者就觀摩過的優質課和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整合的問題。
一、認識整合原則
多媒體課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出現,是近年來的新生事物。但各類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上人們言必課件,把課件當成了錦上添花的飾品,“為課件而課件”。為了讓這個美好的新生事物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我們應該把握好課件與課堂結合的“度”,即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整合的原則。
二、從需要層次入手,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
作為語文老師應該面向所有學生,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激發并滿足每個學生的理解和認知層面的各種需求。多媒體課件可以在這方面發揮它獨特的優勢,使語文課變得更有魅力。
1.以課件激發興趣
語文課堂的首要一步就是要催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和愿望。采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如《沁園春·雪》,一開始,課件顯示毛澤東登高遠眺北國風光的圖片,配以毛澤東的手稿文字。接著課件展示該詞的寫作背景及該詞發表后的影響。并配音。
這樣課堂伊始,教師通過課件設置與課文相關的圖文,引領學生進入比教材更廣闊的時空背景,使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也躍躍欲試了。
2.以課件設境,營造適應課文內容的氛圍
語文新教材編選了許多催情動人的好文章,這些文章里無不于字里行間,閃動著真摯美麗的人性光輝。但是文字給人的感染力畢竟有限,多媒體課件在這時就表現出了它的優勢。有效地設置課文需要的境界。讓學生在或激昂慷慨、或壯美熱烈、或幽默諷刺、或寧靜雅致、或凄婉哀怨的氛圍中多熏染、多涵詠,會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真、善、美的內涵。
3.以課件解難,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比如,《斑羚飛渡》一文,學生對斑羚種群面臨絕境時犧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飛渡”過程始終不甚了解。如果我們用多媒體手段制成動畫,形象地展示斑羚如何飛渡自救,我相信學生對這個悲壯場面一定會終生難忘。這樣。也就打通了學生解讀文本的重要關節。
三、從能力目標著眼。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
學生的語文能力可分為三個層級:感知事物能力,推演想象能力,再造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能力的最佳陣地無疑是課堂。“萬變不離開其宗”,我們一刻也不能忘記語文教學的著眼點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下面就從三個能力層級談談多媒體課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巧借課件,提高學生感知事物的能力
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學生往往對千篇一律的鉛字感到厭煩,我們就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將字體美化,配上和諧的樂曲和相應的畫面,讓學生的身心俱樂于其中,這樣學生感知課文的效果肯定比閱讀單調的鉛字要好;從而順利提取自己需要的素材并養成精細觀察事物的習慣。
2.巧借課件,提高學生推演想象的能力
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的課堂,教學環節的每一步都應該圍繞學生的思維來設計。多媒體課件的創意,理所當然也應該有訓練學生思維的設計,尤其是在學生的推演想象能力方面更應如此。比如教學《死海不死》一文,我們可以把死海的成因,形成過程、形成的特征制成一個推演過程,并設置交互區,讓學生在愉快的操作中體驗到思維的樂趣。
3.巧借課件,提高學生再造表達的能力
語文學科的表達能力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現實是,學生們在進行表達訓練時,常常詞不達意,甚至鬧笑話。如果我們借助多媒體課件。就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比如《轉敗為勝》(即龜兔第二次賽跑)的口頭作文訓練,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電腦控制的靈活性,讓畫面慢放或定格,演示龜兔不同的外貌神態或不同的觀察角度,并調用電腦里的詞庫,讓學生說話的積極性會馬上被調動起來,其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也會被點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