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從運動員訓練年限和運動等級、身體形態指標、文化學習、訓練動機、畢業去向等方面對江蘇省普通高中高水平籃球隊運動員現狀進行調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
關鍵詞:普通高中 高水平籃球隊 運動員 現狀調查
一、前言
體育后備人才數量和質量的急劇下降是困擾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之。從根源上分析,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因于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問題,當競技體育界出現大量運動員難以就業時,就很難想象仍然會有足夠多的青少年投入到競賽技體育的訓練中來。因此,建立小學、中學和大學一條龍的高水平運動員培養體系是解決當前我國競技體育存在的運動成績與文化知識脫節、后備人才緊缺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因此本文調查江蘇省普通高中高水平籃球隊運動員現狀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的對象是獲得2009年江蘇省中學生籃球賽蘇南片男子前八名、蘇北片男子前八名和獲得女子前六名的普通高中高水平籃球隊的運動員。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發放籃球隊運動員236份問卷,回收221份,回收率90.3%;有效問卷209份,有效率83.0%。
(2)數理統計法
根據社會調查統計方法與體育統計學原理,利用計算機對有效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3)邏輯分析法
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邏輯學方法,結合相關學科理論,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和探討。
三、結果與分析
1.運動員從事籃球訓練年限方面
籃球運動是一項復雜的運動項目,對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和戰術素養要求很高,必須堅持多年系統全面的訓練,才有可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優秀選手。實踐表明8-12歲是運動員開始從事籃球訓練的最佳年齡。經過6-10年的系統訓練才有可能成為優秀的選手。調查顯示,有50人具有1~2年的籃球訓練年限,占23.9%;125人有3~5年的籃球訓練年限,占59.8%,27人有6~8年的籃球訓練年限,占12.9%,籃球專業訓練年限平均為3.7年。這說明大部分運動員是從初中才開始接受籃球訓練,還有少部分運動員是從高中開始,他們已經錯過了籃球訓練的最佳時間。即使現在再怎么刻苦訓練也很難達到較高水平了。
2.運動員的運動等級方面
從運動等級統計來看,無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127人,占60.8%,無等級運動員82人,占39.2%。結果表明江蘇省普通高中高水平運動員以二級運動員為主,缺乏一級以上的優秀運動員。
3.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方面
“無高不籃球”,21世紀的現代籃球競賽無可非議地將繼續是巨人群體展開的大拼搏,要求“身高、體重、壯悍、力量和技巧”去控制,這是籃球運動競賽形式本質特征所決定的。男子身高分布情況是:200ca以上的有7人,占4-7%;190-199cm有55人,占369%;180~189cm有58人。占38.9%;180cm的有29人,占19.5%。女子身高分布情況是:185cm以上的有6人,占10.0%;180~184cm的有16人,占26.7%;170~179cm的有25人,占41.7%;170cm的有13人。占21.6%。可見,男子身高主要集中在180-199cm之間。而女子身高主要集中在170-184cm之間。
本文調查對象中成績最好的四支男子球隊平均身高188.9CM,平均體重77.9KG,平均年齡17.3歲,體重身高比是0.41。與2008年CUBA東南賽區男子前四名平均身高192.0CM,平均體重86.7KG相比。有一定差距;六支女隊平均身高175.2CM,平均體重63.1KG,平均年齡17.2歲。體重身高比是0.36。2008年CUBA東南賽區女子前四名平均身高176.0CM,平均體重63.6KG相比,幾乎沒有差距。
4.運動員的文化學習狀況方面
學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優勢在于利用其良好的師資和育人環境為社會培養文化基礎全面而又有體育特長的合格人才。調查顯示,沒有運動員反映自己的學習成績優良,20.6%的運動員反映自己的學習成績位居中等,49.8%的運動員反映自己的學習成績偏下,29.6%的運動員反映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其他學生相差較多。說明運動員對自己學習重視不夠,沒有真正利用好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處理好學習和訓練的關系;還有部分運動成績較好的運動員認為只要把運動成績搞上去,即使進不了專業隊,也可以進普通高校。
5.運動員參加訓練動機方面
動機是促使學生運動員達到最高目標的內部動力,它左右著學生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自覺性,也是他們克服訓練過程中種種困難取得優異成績的動力基礎。調查顯示,154人,占73.7%的學生是因為對籃球感興趣,才選擇參加籃球訓練的,可見,籃球運動對中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就要求教練員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不僅要提高運動員的籃球戰術水平,還要注意培養和提高運動員的籃球興趣。
四、建議
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成立校長或副校長為首的,由學校教務處、團委、后勤處、體育組等學校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機構,為運動員的訓練、學習、生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提高教練員的素質
教練員應通過購買書籍和期刊、參加上一級組織的業務培訓、邀請專業隊教練員講課等途徑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在不增加訓練時間的前提下,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率,重視訓練后的放松和恢復環節,使運動員能夠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來。
3.狠抓運動員的文化學習
學校要根據運動員的文化基礎,制定出專門的、比較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制定相關制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選拔優秀的籃球苗子
8~12歲是籃球訓練的最佳年齡。在這一時期開始進行系統科學的訓練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到了高中才開始洲練就很難出成績了。因此,加強與小學、初中的聯系非常必要,讓優秀的籃球苗子能夠系統不間斷地接受訓練,解決了初中、小學籃球苗子的出路問題,同時普通高中高水平籃球隊不再為沒有好的生源發愁。
參考文獻:
[1]王雷,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2):74~76.
[2]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3]金堯,胡烈剛,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現狀的調查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Q6.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