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貫徹實施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正經歷著一次大的蛻變。教學理念的更新。價值取向、評價體系的改進,催生著各種教學方法的不斷涌現。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各種先進教學理論和方法正逐步取代傳統課堂教學,體育教學呈現出一派令人鼓舞的景象。但是由于大量農村學生的涌入,城鎮學生跨學區擇校就讀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學校人滿為患的現象,這給新課程的實施帶來一定難度。特別是大班額體育教學更是讓許多的一線體育教師感到頭疼,新課程標準沒有了具體的教材體系,在教學的理念上有了本質改變。所以,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也要有所改變。教學組織形式是圍繞教學活動展開的是有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教學組織形式是由學生、器材、場地等重要因素組構成的,這些因素協調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在教學中所涉及和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教師怎樣有效地把全體學生組織起來,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活動使得師生緊密聯系,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組織好課堂教學秩序,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呢?筆者有一些心得愿與大家交流:
一、對大班額要有足夠的了解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有些教師只是認為大班額就是人數多,也不關心班級的男女生比例,學生體質的好壞,那么你上這個班級的課就不能做到準備足夠的器材,進行合理分組,并且在上課時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二、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
體育課堂常規是規范體育課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隊、服裝、精神狀態、組織紀律、場地器材的布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三、要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操作的簡便易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提出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還提出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強調在育體的同時育心。目標統領教材是新課標的一大特點。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有了一定的創造空間,有些教材對場地、器材的要求較高,如足球、游泳等。但也有些內容對體育場地、器材、人數等無太多的要求,如舞蹈、武術、健美操、跑、游戲等。教師應根據實際,科學地選擇那些有利于本校開展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地教學設計,有效地利用本校場地、器材,讓有限的體育資源發揮盡可能大的作用。
三、要采用多變的教法組織方法
組織教法運用的是否和里將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質量,特別在“多班級、大班額”的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得我們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為了達成各個領域的水平目標,在新的理念指導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了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教學資源優勢。
四、優化評價手段,調控學生課堂行為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對于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同時,評價也是聯系師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環節。大班額下,優化評價手段,實施多元化評價,更有利于學生學習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交流、更有利于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調控學生的課堂行為和課堂情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評價可采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的方式,
綜上所述,大班額下,教師應花更多的力氣在組織管理的落實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治作用,挖掘潛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同時在教學上應發揚創新精神,正確發揮課堂評價的調節作用,多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