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中以后,隨著數學學習難度的不斷加大,五花八門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幾次考試考得不是很理想,學生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有問題,并慢慢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很有可能陷入惡性循環的環節,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其實,這些學生只是因為自控能力差,十分懶惰,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針對學生的這種狀況,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說明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優秀的學生,也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只要克服缺點,消除不良因素,輔之以努力學習,成績總會提高的。因此,我們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教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每一節課。教師要滿腔熱情。讓學生從教師的“精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要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學”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二、重視教學藝術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才會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奧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之一。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上要開動腦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學風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給束縛,從而陷入僵化的教學模式中。要知道教無定法,然不可無法,一成不變的風格,盡管能使學生少一種適應的過程,卻也使學生少了一份新鮮感,長此以往,會使課少幾分吸引力。高明的老師會根據需要,在不同的時候,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不斷探索研究,為學生度身量體,設計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你的課上感覺到學數學的樂趣。
三、體驗數學美感。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美感,從理論教學中,體驗邏輯的縝密性,體會探究的樂趣,從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的實用之美。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也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四、以“成功教學”觀點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舉幾個成功的例子,在不斷鼓勵和引導下,學生逐漸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煥發了斗志,最終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可喜轉變。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培育學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點,高要求,從簡單處人手,從細微處人手,平時提問問題,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漸進。分層要求,把握好難度、梯度,要敢于讓學生取得好成績,使之能產生一種成功的感覺,一有進步就要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鼓勵他們,消除他們對數學的恐懼感,培養信心。
愛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教學中,教師可善于采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學習的魅力,通過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這樣才能從根本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真正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從而達到我們真正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