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以情啟智,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完美的人格,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我們如何將情感教學滲透于歷史教學中呢?近幾年來,我作了一些嘗試,愿和同仁們探討。
一、通過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
教學過程本身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學的基本保證。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同學生相處,平易近人的教態,親切感人的語言能夠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的知識和情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得到升華。
如在學習西安事變一課時,我描述:“在民族危亡關頭,華清池一聲槍響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向,張、楊兵諫了蔣介石,而蔣介石是屠殺革命志士的劊子手,是讓紅軍經歷苦難被迫長征的陰謀家,他是東北三省淪陷的罪人,”接著我問:“現在終于捉住了這位人物,是把他殺掉,以解心頭之恨呢,還是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學生在這樣有趣的歷史情景中,思維活躍,積極思考,有的說該殺,有的說不能殺,我讓他們競相發表各自的意見,分別講出不殺或殺有什么好處?經過師生共同探討、交流,得出結論:我們必須從中華民族的全局利益出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對歷史的感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生動、形象、感人的歷史教學情境,達到以情啟智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中,激越的情感和風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藝術語言,能夠叩擊學生的心弦,使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栩栩如生,這樣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才能真正滲透在學生身上。
在學習“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成就”一課時,我介紹了杰出的科學家錢學森,他是當年美國海軍次長認為“至少等于5個師兵力”,后來享譽世界的航空火箭專家、空氣動力學家、應用學科學家和系統工程學家。1949年新中國成立,錢學森為了報效祖國,積極籌備回國事宜,就在他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移民局突然勒令他不準離開美國,海關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并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非法拘留,千方百計設置障礙阻止他回國。出獄后他仍無人身自由,在美國羈絆達5年之久,聯邦調查局的特務日夜監視著他,監聽他的電話,拆檢他的信件。他曾對記者說:“今后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他特別加重了“尊嚴”(dignity)一詞,這其中蘊含了多少內心的痛苦和磨難!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投身于祖國的建設。在錢學森主持研究下,中國導彈很快就嶄露頭角。1962年擊落充滿神秘色彩的美蔣U-2高空偵察機。國威大振。他為給祖國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學生們在為我國的科技成就深感自豪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了“科學沒有國家,科學家是有自己的祖國的”,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中國人始終要以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尤其要從小立志,使自己的人生觀與祖國最高利益緊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