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代教育學家夏丐尊說過:“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愛來教育,不僅僅體現在教師有愛學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這種愛。著名特級教師斯霞也說到:“我們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才能做到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才能把全部心血傾注在學生身上。”因為愛是師德的靈魂。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那么,如何在教育中體現我們的愛呢?
一、尊重和信任學生
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有意思的話:在今天中國的教室里,坐著的是學生,站著·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這種局面恰恰打了個顛倒——站著的先生占據著至尊之位,而坐著的學生的軀體內,卻掩藏著一個戰戰兢兢地站著,甚至跪著的靈魂。學生有自己的人格,如果教師無視學生的人格,動輒訓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來顯示自己的權威,這是缺乏“以學生為主體”意識的表現。學生也是人,也有他自己的人格,教師首先應學會尊重和信任學生。建平中學校長馮恩洪說過:“真正有生命力的、跨世紀的學校,是尊重學生人格的學校;我當過二十年的班主任,太了解尊重學生人格的意義了。”
二、了解和關心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把真摯深厚的愛傾注到他們的身上。學生只有感受到了師愛,才會主動地、愉快地接受教育,才能達到師生心靈的溝通。世界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當教師把一個學生認識到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時候,……才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然而,在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道德教育里,很少有教心的,即培植人的善心,包括良心、愛心、同情心、憐憫心。請聽昕學生的心聲:“老師,我希望你常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僅是一架教書的機器;老師,請你不僅教書,而更是教我們做人;老師,請您也把我當人看待,而不僅是您記分簿上的一個號碼;老師,請您不要單看我的成績,請您更要看我所做的努力;老師,請您經常給我一點鼓勵,不要讓您的要求,超過我的能力。”
三、要為人師衰。作風民主
為人師表是師愛的重要體現,一位高素質的教師,必然是一個具有良好修養和情操的人。教師樹立自身美好形象最重要,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這是一種無聲的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通過學生的眼睛在他們的心靈底片上留下印象。做教師的,加強思想修養,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質;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得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還有談吐的文雅,儀表的端莊,良好的生活習慣……所有這些,都會給學生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成為學生永遠的楷模,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是學生的第二父母”是絕不為過的。
“師愛是鼓起學生上進的風帆,師愛是點燃學生人生的明燈。”讓我們的愛猶如春雨,去滋潤學生的心田,讓學生都來感受我們這份深情的愛。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我們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動情效應”……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從而產生向上的力量,進而自勵進取,健康地成長!